杜鹃网蝽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39页(887字)

【学名】 Stephanitis pyrioides Scott.。

【别名】 杜鹃冠网蝽、杜鹃军配虫。

【分布与为害】 分布贵州、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寄主有杜鹃等。成虫和若虫群集叶背吸汁液,叶面出现黄白色斑,叶背可见很多黑褐色虫粪和蜕皮,造成杜鹃长势衰弱,早期落叶。

【形态特征】 成虫长3.5~4毫米,体黑褐色。头部褐色,较小,不明显。前胸背板具网状花纹,向前延伸盖住头部,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两侧还伸出圆形的侧背片。背面灰白色,形似罩扇状。翅大,翅脉暗褐色,折叠时形成“X”状斑纹,翅面密布网状纹。雌虫腹圆,呈纺锤形,雄虫腹部细小,呈长卵形。卵为椭圆形,一端弯曲,长径0.5毫米(图9-99)。若虫体黑褐色,扁平。前胸发达,翅芽明显。复眼发达,红色。头顶具3根等腰三角形状排列的笋状物。腹部第二、四、五和七节各有1明显的棘状突起。

图9-99 杜鹃网蝽

1.成虫 2.卵(产于叶内放大) 3.若虫 4.被害状

【生活习性】 1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落叶下、植株翘皮内、土隙中越冬。翌年春天,4月卵散产于叶背组织内。5月若虫孵化,为害植株,经20天左右变成虫,成虫继续为害,并交尾产卵。卵经过5~7天孵化为若虫,不断繁衍为害,直至秋冬。10月开始越冬。高温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大量繁殖为害。

天敌有草蛉、蜘蛛、蚂蚁等。草蛉是其中优势天敌。

【防治方法】 选荫蔽、凉爽处栽植。冬季清除落叶,铲除杂草,消灭越冬成虫。若虫孵化期,尤其是5月间第一代若虫为害期,每隔7~10天选喷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或杀螟松1000倍液,或杀灭菊酯2000倍液。连续2~3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