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刺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49页(934字)

【学名】 Thosea sinensis Walker。

【别名】 黑刺蛾。

【分布与为害】 分布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山东、河北、辽宁、吉林、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寄主有栀子花、牡丹、石榴、樱花、桃花、西府海棠、月季、山茶等。2龄幼虫开始食叶肉,3龄后咬食叶表皮成穿孔,5龄后大量蚕食叶片,为害严重。体有毒毛,人体皮肤接触后有刺痛感或红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17.5毫米,展翅26~38毫米。头灰褐色。复眼黑色。体翅均为灰褐色。前翅自前缘中央偏翅尖部向后缘中央有1褐色线,横脉纹为暗色圆点。后翅暗灰褐色。卵扁平,椭圆形,长径1.2~1.4毫米,背面隆起,淡黄绿色。老熟幼虫扁平,长圆形,体长22~26毫米,体色翠绿,背中央有1白色线条,第四节背面有1对红色点。背侧枝刺不发达,腹侧第一至九节刺枝发达,上生多数刺毛。蛹近纺锤形,长11.5~ 15毫米,黄褐色。茧近圆球形,暗褐色(图9-106)。

图9-106 扁刺蛾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茧

【生活习性】 1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浅土层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至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幼虫共8龄。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茧化蛹,8月间出现第一代成虫,羽化,产卵。卵散产于叶背面,1周后出现第二代幼虫,至9月底10月初幼虫老熟下树结茧越冬。在江苏,9月底羽化为第三代成虫,产卵后1周孵化为幼虫,10月下旬进入越冬。

卵期1周左右,幼虫历期1个月,蛹期7~20天。

【防治方法】 冬季在寄主根际周围挖土灭蛹。点灯诱杀成虫。幼虫为害之初,选喷1次90%敌百虫1000倍液,10%安绿宝乳油20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