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短须螨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615页(1058字)

【学名】 Drevipalpus lewisi McGregor。

【分布与为害】 分布河北、辽宁、山东、河南、安徽、四川、云南、台湾等地。寄主有爬山、白玉兰、紫丁香、南天竹、紫藤、文竹、月季、白兰花、石榴、海棠、忍冬等。成螨、幼螨、若螨多在叶背沿主脉和侧脉处吸汁为害,严重时造成叶片枯焦而早落。

【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卵圆形,较扁平,体长0.32毫米,赭褐色。腹部背面中央鲜红色。体背中央略呈纵向隆起,且有不规则条纹,两侧还有网状格。有的网状格相互融合。生殖前板有融合的网状格。生殖板有不规则的横纹。前足体背毛狭披针形。后足体有小孔1对。受精囊椭圆形,高6微米。顶部有微刺丛生。雄成螨体长0.27毫米,背面表皮纹路与雌螨相似。后足体与末体之间有收窄的横缝相隔,末体较雌体狭窄。卵为卵圆形,鲜红色,有光泽。幼螨体鲜红色,足3对,白色,足末端有1条长刚毛。体侧的前、后足间有2条叶片状刚毛,腹末周缘有4对刚毛,其中第三对为针状,余为叶状。若螨体淡红色或灰白色,足4对。背毛全部呈披针形。前足体第一对背毛微小,第二、三对背毛较长,宽阔具锯齿。后半体背中毛和第一、二对背侧毛微小,第三至六对背侧毛宽阔,具锯齿(图10-23)。

图10-23 刘氏短须螨

1.雌成螨 2.卵 3.幼螨 4.若螨

【生活习性】 在济南1年发生6代。以雌成螨在树皮裂缝、叶腋等处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开始为害;4月底5月初开始产卵。6月发生较多,7~8月大量发生为害,11月进入越冬。

成螨有少量拉丝。卵散产。每雌螨产卵21~30粒。产卵29天后死亡。幼螨有群集蜕皮习性。前期多在叶背叶脉两侧,至10月则转移到叶柄基部或叶腋间。发育最适温度29℃,相对湿度80%~85%。

【防治方法】

(1)早春喷波美3度石硫合剂,内加0.3%合成洗衣粉,以增加湿润展布力。注意枝干、树皮裂缝等均要喷到。

(2)大量发生时,选喷40.7%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叶背、叶柄等处都应喷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