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勒斯和斐洛斯的三篇对话》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104页(473字)

英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巴克莱的一本对话体的哲学着作,1713年在伦敦出版。这是一本通俗的哲学着作,是对他在《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提出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论证,是对非物质主义思想责难的批驳。整个对话反复论证物质不是客观的,而只是在被人感知的范围内存在,物只是人的各种感官所知觉的一些印象或观念的集合体。书中希勒斯代表信奉物的客观存在的人,斐洛斯就是巴克莱自己。全书共分三篇对话,第一篇从人们所感知的色、声、味等可感的第二性质说明它们不存在于心外,而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第一性质,如广延性也是存在于人心之中的。他举例说,物体广延性也是随着人对物体感知距离的不同而不同的。他从可感性质只是为感知者所感知出发,断言独立于心外的物质实体或支撑物是不存在的。第二篇对话一方面是讲可感物有一个无限心灵即上帝在感知着一切,另一方面是论证不论从那种意义上讲,感知之外的物质实体都是不存在的。第三篇对话是说明他承认精神实体存在,并宣扬了承认物质实体存在的危害性,进一步论证物是感觉复合的非物质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