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165页(985字)

【生卒】:1775-1854

【介绍】:

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生于符滕堡的莱昂贝格一个新教徒家庭。1790-1795年在图宾根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大学毕业后,曾在菜比锡担任私人家庭教师。1797年被聘为耶拿大学编外教授。1803年10月起任维尔茨堡大学教授。1806年接受巴伐利亚政府的邀请,到达慕尼黑,被任命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808年获巴伐利亚国内功勋奖章。1820年秋任爱尔兰根大学教授,讲授神话哲学与近代哲学史。1827年5月返回慕尼黑,担任慕尼黑大学教授,并被巴伐利亚政府任命为科学中心总监,由科学院推举为院长。从1835年起承担给王储克西米里安讲授哲学的任务。1841年秋,应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邀请,到柏林主持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讲授神话哲学和天启哲学,并担任普鲁士政府枢密顾问。1846年结束了在大学的教学生涯,只在柏林科学学院里担任院士职务。1854年死于巴德拉卡茨。

谢林最初从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出发,并以费希特的拥护者出现在哲学论坛上的。但他很快超过了费希特,他把费希特的自我学说与斯宾诺莎主义结合起来,建立起了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谢林认为,有一种不自觉的、更高的精神力量“绝对”是世界万物的根源。“绝对”是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绝对同一”或“无差别的同一”;但由于“绝对”的不自觉的活动,超出“无差别的同一”的范围,于是就产生出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差别和矛盾,从而产生出世界万事万物。谢林把有关的物质、自然的哲学称为“自然哲学”,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灵魂”按照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把关于精神、思想的哲学称为“先验哲学”。但在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中,却包含了相当丰富的辩证法因素,如关于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统一,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等等。这些思想对黑格尔哲学有直接的影响。谢林早年抨击过封建专制制度,主张个人自由和社会平等,但到了晚年,却极力宣扬信仰高于理智、宗教高于科学的神秘主义的“天启哲学”,以满足普鲁士王国的需要,从而使其哲学成了“在哲学幌子下的普鲁士政治”。主要着作有:《世界灵魂》、《先验唯心论体系》、《自然哲学体系初稿》、《我的哲学的论述》和《神话哲学和天启哲学》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