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218页(530字)

又称“经验批判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和奥地利,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马赫主义是现代物理学“危机”的产物。在哲学上,它是巴克莱、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孔德实证主义的继承者。马赫主义以经验主义自居,同时又对经验进行了批判,即清洗掉经验中的客观内容,把经验变成纯粹主观的东西。马赫把经验视为感觉或“要素”,认为无论是物理的东西还是心理的东西,都是感觉或要素的复合。阿芬那留斯认为,“纯粹经验”既非物理的,也非心理的。在纯粹经验构成的世界中,自我与环境、主体与客体处于不可分割的“原则同格”中。马赫主义以中性的经验为基础,试图建立一种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中立的哲学。马赫主义自诩为科学的哲学,并把哲学归结为科学的认识论。它认为,科学认识的界限是经验,科学就是对感觉经验的描述。这种描述应当遵循“思维经济”原则或“费力最小的原则”。马赫主义不仅在西方哲学界和科学界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一度有过相当大的影响。列宁曾着《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马赫主义,特别是饿国的马赫主义者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