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纳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234页(654字)

【生卒】:1884-1974

【介绍】:

德国哲学家、神学家,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布累斯劳,曾在弗赖堡、德累斯顿、基尔、柏林等地任教。曾任国际黑格尔联盟的第一任主席。1938年移居英国,1940年移居美国。1948-1952在纽约协和神学院讲授宗教哲学。1953年起任坦普尔大学教授。

克罗纳在哲学上原接近新康德主义,也受到生命哲学的影响,后来接受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原则,但把黑格尔的哲学加以主观唯心主义化。他把自我、主体提高到首要地位,认为一切事物本质上都是具有精神性的成份,主体精神是统治世界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神秘的东西,而最高的精神力量要靠宗教的启示才能把握。他反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不懂得辩证思维是思维的最高阶段,认为“黑格尔是反理性主义者,因为他是辩证法家”,而“作为辩证的、思辨的思维本身就是反理性的”。

克罗纳后期越来越抛弃黑格尔的理性主义而转向公开的反理性主义和宗教信仰主义。他提出宗教要与哲学相结合,但又强调宗教高于哲学,强调通过启示来把握真理,人只有超出理性进入信仰,才能揭示宇宙的奥秘。所以,他排斥理性,宣扬启示,认为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远高于黑格尔。主要着作有:《从康德到黑格尔》、《国家的观念和实在》、《政治的文化——哲学论证》、《想象的宗教功能》、《信仰的首要地位》、《信仰和思想之间》、《自由和仁慈》等。

上一篇:金蒂莱 下一篇: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