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牛皮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461页(2364字)

皮癣,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苔藓化为主症的慢性皮肤炎症,好发于颈项、肘、腘、骶部。现代医学中的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与本证相关。

【发病因素】

(1)风湿热三邪蕴阻肌肤经脉所致。

(2)素体血虚肝旺,情志紧张不安,耗伤营阴,以致皮肤经络失于濡养。

【辨证分型】

(1)风湿化热型 病程较短,患部瘙痒异常,皮疹伴有潮红、糜烂、湿润和血痂,苔薄黄,脉濡数。

(2)血虚风燥型 病程较长,患部干燥、肥厚、脱屑,形如牛皮,瘙痒甚厉,可伴头晕目眩,苔薄,脉细。

【治疗】

治则:风湿化热者,治拟疏风清热利湿;血虚风燥者,治拟滋阴养血润燥。

1.体针 取穴:风池、大椎、曲池、血海、委中、照海、神门、合谷、三阴交、阿是穴。风湿化热型可加阴陵泉、太白、太渊;血虚风燥型可加三阴交、足三里、膈俞。方法:每次选4-5穴,交替使用,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针阿是穴从皮损区周围沿皮下从四周向中心进针,以痠胀感为度。

2.灸法 取穴:阿是穴。方法:用艾条熏灸局部,每次30分钟,灸至皮肤微红为度,每日1次。也可采用直接灸,即在皮损处涂以蒜汁,施麦粒灸,每炷间距1.5厘米,燃尽后去灰,覆以消毒纱布。10天1次,一般灸1-3次即有明显效果。

3.皮肤针 取穴:患部。方法: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病变部位,直至皮肤潮红或微出血,再拔火罐,每日或隔日1次。

4.耳针 取穴:肺、神门、肾上腺、内分泌、脾、肝、对屏尖、皮损区在耳郭相对应的部位。方法:中等刺激,留针1-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埋针,每次选2-3穴,5-7日换针;也可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作耳穴贴压。

5.头针 取穴:双侧感觉区中的相应部位。方法:进针后捻转1-2分钟,留针30-6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现代临床举例】

(1)赵氏采用针刺拔罐法治疗本病87例,取大椎、陶道、双侧肝俞、脾俞,以三棱针点刺,然后拔罐,留罐5-10分钟,起罐后放血0.3-0.5毫升,再取胸5-6、腰1-2两夹脊穴。行针20分钟。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结果痊愈71例,有效16例,复发3例,对复发者再治疗,仍有效。(赵福蕴,吉林中医药,1986;(1):19)

(2)刘氏以电针围刺治疗本病86例,在患处四周各刺1针,向中心横刺,针灸集中在中心点,针柄接通G-6805型电麻仪,用连续波500-600次/分的频率刺激,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如体质虚弱,皮肤损伤面积较大或有多处损伤,可配合体针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结果痊愈76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1例。(刘继光,上海针灸杂志,1985;(3):19)

(3)刘氏用小艾炷灸治本病120例,在皮损局部涂以大蒜汁,置艾炷(如火柴头大小)于涂蒜汁的皮肤上,每炷间距1.5厘米,灸后覆盖消毒敷料,每10日1次,至皮损正常后停止。近期痊愈率达89%。(刘华,中医杂志,1980;21(2):7)

(4)氏等用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80例,其中针灸组42例,在病变局部用皮肤针叩至出血,酒精棉球拭去血迹后,点燃艾条回旋灸病灶处30分钟,隔日1次,6次为一疗程。结果:痊愈20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例。另有西药组38例,洗净患处后用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涂擦,每日早晚各擦1次,同时内服谷维素片,每次20毫克,每日3次。痒甚时加服安定、扑尔敏等,2周为一疗程。结果: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经卡方检验,两组疗效差异非常显着。(熊磊等,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2):10)

(5)王氏等以针刺耳穴治疗神经性皮炎69例,取肺、内分泌、皮质下、三焦,痒甚者加神门,热甚者加耳尖,情志不畅者加心,病灸不愈者加枕,热甚瘙痒剧烈者加耳尖放血。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持0.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以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每次选穴4-6个,可随症加减,留针1小时,中间行针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一个疗程治愈者10例,2-3疗程治愈者49例,好转9例,无效1例。(王梅花等,北京中医杂志,1992;(6):42)

【备注】

(1)针灸治疗本症,近期疗效较佳。痊愈后仍需继续治疗一段时间,防止复发。

(2)平时注意情志安定,不宜急躁。皮损处不宜搔抓和滚水烫洗,忌用刺激性药物外涂,忌食发物及辛辣之品。

上一篇:风疹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