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414页(1309字)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中尿酸浓度过高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单个或非对称性多个关节呈红、肿、热、痛,日轻夜重,病情发展迅速。临床上以足趾、跖趾、踝关节多见。
(2)多见于中年以上形体丰腴的男性。
(3)高尿酸血症:男>534.1微摩尔/升(7毫克/分升),女>457.8微摩尔/升(6毫克/分升)。
(4)偶见可疑或证实的痛风石并沉积于关节,导致关节畸形。
(5)严重者可导致肾脏病变或尿路结石。
【治疗】
1.体针 取穴:受累关节局部穴。跖趾关节取阿是穴、八风、内庭、太冲。踝关节取阿是穴、昆仑、解溪、太溪。掌指、指间关节取阿是穴、四缝、八邪。再配三阴交、丘墟、太白等穴位。方法:用捻转泻法,留针半小时,留针期间每分钟捻转1次,并取相应的背俞穴、阳性反应点针刺加拔罐。
2.水针 取穴:病变关节相应的穴位,每次选1-2穴。方法:采用当归、威灵仙等注射液,每穴可注入0.5毫升。
3.耳针 取穴:病变关节相关穴、神门、内分泌、交感等。方法:每次3-5穴,用毫针刺入,留针20分钟。
【现代临床举例】
(1)李氏针刺治疗痛风50例。取穴:阳陵泉、足三里。病变部位在内踝、跖趾、趾关节者配三阴交、太溪、太冲、太白、隐白、大敦;病变部位在外踝、小趾、无名趾跖趾关节者,配绝骨、昆仑、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至阴。针刺采用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1次,1周为一疗程,取得较好的效果。(李素仁,四川中医,1996;(11):53)
(2)李氏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在患部施大艾炷灸3-5壮,慢性期取脾俞、肾俞、三阴交、公孙、太溪等施麦粒灸,另针健侧相应部位的局部与循经五输穴,取得疗效。(李崇新等,四川中医,1998;(5):51)
【备注】
(1)针灸疗法对缓解局部关节红肿、热痛,改善全身症状,有一定疗效,可采用齐刺、扬刺法和三棱针点刺放血法。
(2)患者必须注重饮食,戒酒,免进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虾、蟹、海味、肥肉、菠菜、豌豆等,多饮开水以利小便,促使尿酸排泄。
(3)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