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属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702页(2727字)
本属病毒,是多种幼龄动物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本病毒呈球状,直径65~70mm,具有双层衣壳。核酸为双股RNA,分成11~12个节段。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敏感。本属有许多成员,分别感染马、牛、山羊、绵羊、猪、鹿、猴、犬、兔、鸡、火鸡、小白鼠和大白鼠等动物。它们具有一共同的属抗原。所有成员的实验室诊断步骤基本相同,现将几种常用的检验方法介绍如下:
样品采集,急性肠泻病畜的粪便或小肠后段内容物。
(一)病毒分离——主要应用细胞培养 轮状病毒的分离培养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困难程度随毒株的不同而异。初代分离培养可以试用猪肾、MA104细胞系、犊牛肾和牛胎肠上皮细胞,鸡轮状病毒可用鸡胚细胞和鸡胚肾或肝细胞。
1.以PBS(0.15mol/L,pH7。6)将病料制成1∶5悬液,冻融1~3次。
2.以6000r/min离心30min,收集上清。
3.加入青链霉素各1000IU/ml,再经0.3μm微孔滤器除菌。
4.于上述滤液中加入5~20μg/ml胰酶,37℃作用15~60min,接种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的细胞单层用2500r/min离心1h,可以提高轮状病毒的分离率)。
5.37℃吸附1h,吸去接种液,加入维持液(含胰酶1~5μg/ml),36℃培养,每48小时更换维持液。逐日观察CPE。
6.传代时将感染细胞冻融2次,或用超声波或胰酶处理,按同法接种细胞。
除某些牛毒株外,其他动物的轮状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时,一般不产生CPE,或很轻微,且易在传代过程中消失。CPE表现为细胞肿大变圆,核周围出现空泡,胞浆内有包涵体,最后细胞大量脱落。无论分离的毒株产生病变与否,都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培养中的病毒。
(二)电镜检查
1.按上法处理粪悬液,但不加抗生素,不用胰酶处理。
2.以38000r/min离心90min,倾弃上清液,将沉淀物悬浮于数滴蒸馏水中,滴加在铜网上。
3.用磷钨酸钠溶液作负染色,电镜检查。
如果粪汁中的病毒子太少,可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一步浓缩上述悬液。
呼肠孤病毒也可引起腹泻,它和轮状病毒形态相似,观察时应注意区别。
1.轮状病毒内衣壳的壳粒为棍棒状,向外呈辐射状排列,外衣壳清晰光滑;呼肠孤病毒内衣壳的壳粒接近球形或呈短棱柱状,外衣壳表面呈粗糙颗粒状;
2.轮状病毒的核心较小,直径为37~40nm,而呼肠孤病毒的核心为40~45nm。
(三)核酸电泳——此法灵敏度高,已成为常规技术
1.粪样处理——取粪若干克(粘稠的粪样用PBS稀释),冻融3次,6000r/min离心30min,收集上清液。
2.病毒核酸提取
(1)于上清液中加入含1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0.1mol/L醋酸缓冲液(pH5.0),使SDS最终浓度为1%,强烈振荡20min。
(2)加入等体积苯酚溶液(苯酚500g、甲酚70g和含0.5g8-羟基喹啉的水200ml,振荡30min,然后4000r/min离心30min,吸取上部水层。
(3)加入等体积氯仿溶液(氯仿与异戊醇之比为24∶1),振荡30min,再以4000r/min离心20min,吸取上部水层。
(4)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置-20℃沉淀2h或过夜。以3000r/min离心30min,弃上清液,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病毒核酸沉淀,-20℃冷冻保存。
如上述处理不能获得清亮的水相层,可重复用苯酚、氯仿溶液处理。
3.PAGE——按常规进行垂直或水平平板核酸电泳。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为7~10%,胶厚1~1.5mm,10~20mA稳流电泳15~60h。
4.硝酸银染色——电泳后的凝胶经10%乙醇和0.5%乙酸固定30min,用0.185%硝酸银染色30~60min,以蒸馏水洗去多余的硝酸银液,将凝胶放入显影液(3%NaOH,0.76%福尔马林)5~10min,定影用5%醋酸,蒸馏水洗后,拍照或用玻璃纸密封保存。
在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图式上可清晰地呈现出11~12核酸条带。电泳型有长型和短型之分,长型的第10、11片段泳动快于短型的。不同毒株核酸的图式有一些差异,但一般都分成4个区,呈4、2、3、2分布。引起动物腹泻的另一个核酸分节段的病毒是呼肠孤病毒,其核酸电泳分为3个区10个条带,不难区别。
(四)ELISA间接双抗体夹心法 WHO已将此法列为诊断轮状病毒的标准方法。此法比较简便、灵敏,国内外已有诊断试剂盒出售。应用抗轮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McAb)使ELISA的敏感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型特异性的McAb可以对粪便样品进行分型研究。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放射免疫测定、对流免疫电泳、免疫荧光染色、菌体协同凝集试验、核酸杂交等方法可以用于临床诊断。而传统的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在临床上已不使用,而只用于分离病毒的分型研究。由于轮状病毒分布很广,抗体检测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