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动物检疫手册

禽霍乱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动物检疫手册》第148页(1427字)

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鹅和火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通常表现急性败血经过,死亡率高。慢性型呈慢性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或肉髯水肿和关节炎。

【流行特点】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末秋初发生较多。常为散发性,间或呈地方流行。各种家禽和多种鸟都能感染,其中以鸡、鸭最易感染。禽巴氏杆菌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在5%石灰乳、1%漂白粉、0.02%升汞溶液作用1分钟即可杀死。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1-5天。临床上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病型。

最急性型:常见流行初期,病禽突然发生不安,倒地挣扎,翅膀扑动几下即死亡。或者,晚间入圈时精神及食欲正常,次日发现死于禽舍内。

急性型:多数病例呈急性症状。病禽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弓背、缩头,呆立一隅,闭目打困。食欲减少或不食,常有剧烈腹泻,粪呈灰黄、灰色或污绿色,有时混有血液。鸡冠、肉髯发紫,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最后发生衰竭、昏迷而死。病程为1一3天,致死率很高。

慢性型:由急性不死转变而来,多见于流行后期。病禽精神不振,鼻孔有粘性分泌物流出,常有腹泻,形体消瘦,鸡冠及肉髯苍白。有的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肿大;有的病鸡足关节肿大发炎,跛行,甚至不能走动。病程可达数周。

鸭发生急性霍乱的症状与鸡基本相似,一般发病和死亡很快,常以病程短促的急性型为主,病鸭常常摇头(故有摇头瘟之称),是企图排出积在喉头的粘液。

【病理剖检】最急性者常见不到明显病变,仅见心冠状沟部有针尖大出血点,肝脏有灰黄色针尖大坏死点。

急性型在浆膜及皮下组织和腹部脂肪常有小出血点。十二指肠发生严重的急性卡它性或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带血。肝脏体积肿大,色淡质硬,表面和切面散布针尖大至针头大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点,心外膜有程度不等的出血,尤以心冠脂肪上出血点最为明显;心包扩张,蓄积较多的混有纤维素的淡黄色液体。肺充血,水肿,表面有出血点。

慢性型:常因病菌侵害的部位不同而异。有的关节和腱鞘内蓄积浑浊或干酪样渗出物;有的肉冠、肉髯或耳垂肿大,并有干酪样坏死;有的鼻腔和窦内有渗出物;母鸡常见卵泡形状不整,质地柔软,腹腔内有豆腐渣样卵黄。

【诊断】根据剖检时,心冠部有明显的出血点,肝表面散在有多量的针尖大乃至有针头大的灰白色坏死灶,肠管尤其是十二指肠有出血性炎症等病理变化,结合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如发病急,死亡率高,病禽精神萎顿,呼吸困难,下痢、摇头等,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采取心血、水肿液、肝、脾等病料进行涂片,瑞氏或美蓝染色后镜检,发现有多量两极浓染小杆菌,即可确诊。亦可作小白、家接种和细菌分离培养。

【处理】病禽应急宰。肉尸高温处理后供食用;血液、内脏应作工业用或销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