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动物检疫手册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动物检疫手册》第150页(1109字)

传染性法氏囊病俗称腔上囊炎,是由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表现腹泻、震颤和衰弱;剖检变化以脱水、骨骼肌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沉着和法氏囊(或称腔上囊)肿大为特征。

【流行特点】只有鸡感染发病,各品种的鸡都可感染。在自然情况下,以3-6周龄鸡多发病,其中以4周龄最易感。成年鸡法氏囊已退化,一般不感染或取隐性经过。

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传播迅速,鸡舍中所有鸡只可在短时间内发病,呈尖锋式死亡。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用具等经消化道传染。经呼吸道、眼结膜也可感染。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1-5天。最初有些鸡发生啄肛门现象。随着病情发展,见病鸡羽毛蓬松,采食减少,病鸡畏寒常打堆在一起,精神萎顿不愿走动。病鸡排出黄白色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在病的后期体温低于正常,病鸡脱水,极度虚弱,最后死亡。

【病理剖检】死于法氏囊病的鸡表现脱水,股部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具有特征性变化的是法氏囊,病初法氏囊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比正常增重2倍左右,第5天以后开始缩小,第8天后仅为原来重量的三分之一。萎缩的法氏囊颜色呈深灰色,常有坏死灶,浆膜水肿,严重时呈黄色胶冻样,有的可涉及到泄殖腔。肾脏、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在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时见有粉红色出血带。

【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特征,如鸡群的急性暴发时往往发病率高,死亡集中在短短的几天内,法氏囊浆膜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萎缩的法氏囊颜色变成深灰色等,就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进一步确诊需要作病毒分离和鉴定、血清学检查和雏鸡接种试验。

1.血清学诊断。血清中和试验、荧光抗体检查、琼脂扩散试验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以琼脂扩散试验的操作方法简单,已在我国一些地区应用(操作方法附后)。

2,雏鸡接种试验。采取病鸡法氏囊,制成1∶5混悬液,接种3-7周龄雏鸡(经口、鼻、点眼等方法接种,每鸡0.5-1毫升,接种后第4天扑杀检查法氏囊,如法氏囊增大、水肿和出血,为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处理】病鸡应速急宰。仅内脏有病变者,剔除内脏,肉尸经高温处理后食用;全身有病变者,全尸无害化处理。

上一篇:鸭瘟 下一篇:动物检疫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