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兔棒状杆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360页(568字)

(一)诊断要点

1.由棒状杆菌和化脓棒状杆菌引起,主要通过外伤感染。

2.病无明显症状而逐渐消瘦,食欲不佳,皮下发生脓肿和变形性关节炎等。

3.剖检可见病兔肺和肾脏有小脓肿病灶,皮下也有脓肿病灶,切开脓肿后流出淡黄色干酪样脓液。

4.以脓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多形态的一端较大呈棒状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5.应与兔波氏杆菌病相鉴别。

(二)防治

1.病兔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治疗有效。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4万IU、链霉素每千克体重20mg,肌肉注射,2次/d,连用5~7d。红霉素50~100mg/只,肌肉注射,2次/d,连用3d。恩诺沙星每千克体重5mg,肌肉注射,2次/d,连用3d。

2.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定期消毒,防止发生外伤感染。发生外伤应立即涂碘酒或胆紫,以防伤口感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