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鸡球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433页(3161字)

(一)诊断要点

1.柔嫩艾美尔球虫引起的盲肠球虫病多发于15~50日龄的幼雏,病雏羽毛松乱,翅下垂,眼半闭,缩颈呆立或挤成一堆,不食,嗉囊充满液体,粪极稀、带血,后拉血液,明显贫血,自血便后1~2d内大批死亡。毒害艾美尔球虫引起小肠球虫病,多见于大雏到仔阶段,成年产蛋鸡往往也可成群发病,症状与柔嫩艾美尔球虫相似,但排泄的血便混有黏液,色泽稍黑。

2.剖检是确诊的重要依据。柔嫩艾美尔球虫急性死亡病例可见盲肠肿胀,充满血液,发病2~3d后,盲肠硬化变脆充满凝血和干酪状物质,发病4~6d后,盲肠显着萎缩,内容物极少,全部呈樱红色。毒害艾美尔球虫急性死亡病例,小肠中段气胀,粗细达2倍以上,肠道内含有大量血液黏液,黏膜上有无数粟粒大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病灶,虽然盲肠中往往也充满血液,但这是小肠出血流入盲肠的结果。

3.镜检粪便或肠管病变部刮屑物,但在急性血便症状时镜检粪便往往找不到卵囊,而取病变部刮屑物涂片,姬姆萨氏液染色,常可发现大量裂殖体、裂殖子和宿主的脱落上皮细胞等,待血便停止后即可检出无数卵囊。不能单纯根据粪检发现卵囊就确诊为球虫病,因为鸡群中无症状有卵囊的隐性感染极为普遍,因此必须结合症状和病变进行综合判断。

(二)防治

1.正确应用抗球虫药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正确诊断,有针对性地用药 各种球虫对抗球虫药的敏感性不同,应及早确定主要致病虫种,以便选用针对性的抗球虫药。虽然现有的抗球虫药大多数是作用于球虫发育的无性阶段,但各种抗球虫药的活性高峰期各不相同,了解抗球虫药的活性高峰期对防治球虫病大有帮助。

2)根据不同预防对象合理用药 肉鸡生长周期短,不可采用与球虫接触产生自然免疫的办法来防病,而是要求在整个生长期中持续应用抗球虫药。蛋鸡、种鸡生长周期长,可考虑建立球虫的自然免疫力,即在饲料中加入低于肉鸡用药浓度的抗球虫药,连用6~ 22周,一般为14周后停药,使雏鸡经历一次“控制性”球虫感染,使其在不发病、不致死情况下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3)穿梭用药或轮换用药 穿梭用药(反复换药、全进全出给药方案)是指在同一批鸡进出中更换抗球虫药,轮换用药(变更换药、调换给药方案)是指在二批鸡进出中更换抗球虫药。这样可以预防抗药性的产生。但更换的药物必须是不同作用方式的药物,即具有不同抗球虫活性高峰期的药物,以免产生交叉抗药性。

4)减少药物残留 在蛋、肉品中往往残留微量抗球虫药及其代谢产物,国际有关组织对畜产品中抗球虫药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有限制性规定,并根据用药后不同时间的残留量规定了各种抗球虫药的停药期。

2.国内常用的抗球虫药

1)氯吡多(又名氯吡醇、氯甲吡啶酚、氯羟吡啶、可爱丹、克球粉等) 对9种球虫均有效,对柔嫩艾美尔球虫作用最强。主要是抑制球虫子孢子发育,因此应在感染前混入饲料内投服,同时应在整个育雏期间连续使用,中止用药可引起球虫病暴发。预防按125mg/kg,治疗按250mg/kg混入饲料中给药。应用250mg/kg量时应在鸡屠宰前5d停药,125mg/kg则不需停药。

2)盐霉素 对各种球虫以及已产生抗药性的虫株均有效。作用于球虫子孢子和第1代裂殖体,不易产生耐药性。可影响球虫免疫力形成。剂量为50~70mg/kg,混入饲料中给药。

3)氯苯胍(双氯苯胍) 对多种鸡球虫以及已产生抗药性的虫株有效。主要抑制第1代裂殖体的发育增殖。对鸡球虫免疫力形成无影响。但连续饲喂可使鸡肉、鸡蛋产生异味,应在鸡屠宰前5~7d停药。剂量为33mg/kg混入饲料内给药,急性球虫病暴发时可用66mg/kg,1~2周后改用33mg/kg。

4)硝苯酰胺(球痢灵) 对多种鸡球虫有效,尤其对柔嫩艾美尔球虫和毒害艾美尔球虫效果最好,但对堆型艾美尔球虫效果稍差。主要作用于第1代裂殖体。不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并能迅速排出体外,无需停药期。预防量125mg/kg,治疗量250mg/kg,混入饲料内给予。

5)氨丙啉 主要作用于球虫第1代裂殖体,阻止形成裂殖子。对柔嫩艾美尔球虫和堆型艾美尔球虫作用较强,对毒害艾美尔球虫等其他球虫作用较差,故常采用配合制剂(含20%盐酸氨丙啉,12%磺胺喹恶啉,1%乙氧酰胺苯甲酯),预防量每吨干饲料添加500g合剂,连续饲喂,治疗量每吨干饲料添加1000g合剂,连喂2周,再用半量喂2周。产蛋期禁用,宰前7d停止给药。

6)尼卡巴嗪(球虫净) 对柔嫩艾美尔球虫等致病性强的球虫均有较好效果。作用于第2代裂殖体,其杀灭球虫的作用比抑制球虫的作用更为明显。不易产生抗药性,不影响对球虫产生免疫力。预防量125mg/kg,混入饲料中连续饲喂。产蛋鸡群禁用,肉鸡宰前4~7d停止给药。

7)溴氯常山酮 对各种鸡球虫均有较好预防效果。作用于子孢子和第1、第2代裂殖体,主要为杀死作用。预防量为每吨饲料中加入500g。在肉品中无残留。

8)氯嗪苯乙腈(地克珠利) 作用峰期可能在子孢子和第1代裂殖体早期阶段,1mg/kg饲料浓度能完全有效地控制鸡、鸭、球虫病的发生和死亡。本品药效期较短,停药2d后作用基本消失,必须连续用药。

9)杜霉素 对鸡各种球虫的子孢子、滋养体及第1代裂殖体均有良好的抑杀作用,5mg/kg饲料浓度的抗球虫效应优于盐霉素、尼卡巴嗪和氯吡多等。安全范围较窄,必须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中毒。只能用于肉鸡,而且屠宰上市前5d应停止使用。

10)磺胺类药 主要作用于第2代裂殖体,对第1代裂殖体也有一定作用,因此当鸡群中开始出现球虫病症状时,用磺胺药往往有效,尤其配合应用适量维生素K及维生素A更有助于鸡群康复。但由于磺胺类长期连续应用具有毒性和产生抗药性,故少用于预防。磺胺间二甲氧嘧啶500mg/kg加入饮水或2000mg/kg混入饲料,连用6d;磺胺间甲氧嘧啶1000~2000mg/kg混入饲料或饮水内;磺胺氯吡嗪300mg/kg加入饮水内连用3d,能有效地控制暴发性球虫病。宰前应有2d以上休药期。

3.防止鸡舍潮湿,并将鸡粪堆肥发酵,以杀死鸡粪中的卵囊。

4.免疫预防 国外已有卵囊混悬剂的疫苗,在3日龄雏鸡饲料或饮水中添加4~7种精确计量的活卵囊,使鸡群轻度感染产生免疫力,以后再借助球虫的正常生活周期以增强免疫力。目前国内外还应用鸡胚传代和早熟选育技术培育成了柔嫩艾美尔球虫、毒害艾美尔球虫等许多种鸡球虫的致弱虫株,用来制造疫苗。

上一篇:猪肾虫病 下一篇:门诊兽医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