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盲蝽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299页(6556字)
棉盲蝽常见的种类有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r)、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 Reuter)、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ckson)、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inneaus)等。绿盲蝽、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全国各棉区都有分布。其中绿盲蝽是为害棉花的主要种类。黄河流域棉区为害严重的还有三点盲蝽、中黑盲蝽。长江流域棉区为害严重的还有中黑盲蝽。新疆棉区以牧草盲蝽为主。辽河棉区还有三点盲蝽为害严重。
棉盲蝽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果树、蔬菜、杂草等。其中主要有豆科植物、芝麻、麻类植物、向日葵、荞麦、玉米、大豆、马铃薯、苜蓿、石榴、苹果、桃、艾蒿、白蒿、碱草等植物。近年来,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扩大种植,棉盲蝽的为害逐年加重。
1 主要影响因子
1.1 温湿度
盲椿象喜欢潮湿气候,若6~8月份雨日多,则发生重。在温度24℃条件下,当相对湿度为40%时,孵化率仅为32%;相对湿度提高到60%时,孵化率增加到57%;相对湿度增加到80%时,孵化率达到100%。植物体内的含水量对卵的孵化也有很大影响。在25℃条件下,含水量达78%~85%时,孵化率最高;当植株含水量降到50%以下时,卵就不能完成发育,常因失水干瘪而死。因此,凡旬平均温度在23~27℃之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上,温湿系数在2.9以上时,虫口数量上升;若温度在30℃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虫口数量则显着下降。
1.2 棉田生态环境
棉田内外生长和存留大量棉盲蝽越冬寄主和早春繁殖寄主的,发生早且重;种植密度高,棉株高大,生长嫩绿,含氮量高的受害重。
1.3 天敌数量
寄生性天敌主要有缨翅小蜂、盲蝽黑卵蜂、柄缨小蜂等卵寄生蜂;捕食性天敌有蜘蛛、草蛉、小花蝽、姬猎蝽等十几种,对棉盲蝽有一定抑制作用。
2 调查内容和方法
2.1 越冬基数调查
2.1.1 调查时间 冬前,末代成虫产卵基本结束,常年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调查1次。
2.1.2 调查田块 选择当地末代防治水平好、中、差及迟发棉田4种类型,每种类型调查2~3块田。
2.1.3 调查取样方法
2.1.3.1 绿盲蝽 每块田定67m2进行调查。将调查区内棉株上层1~2台果枝第一果节以外部分剪去,以引诱成虫产卵,待成虫终见后,将所剪枝条折回,检查枝条断面茎髓内的越冬卵数,计算出每公顷卵量。
2.1.3.2 中黑盲蝽 每块田随机取10~20株棉花,检查棉株各部位叶片的叶柄、叶脉及其他部位的卵量。计算百株卵量,并按每公顷实际株数,折算成每公顷卵量,计算其平均卵量,以代表越冬卵量。结果记入表5-40。
表5-40 棉盲蝽越冬基数调查统计表
2.1.3.3 其他优势种类的棉盲蝽卵量,在进行上述两种盲蝽调查时,一并调查记载于表5-40。
2.2 各代卵量、虫量调查
2.2.1 第一代卵量调查
2.2.1.1 调查对象和时间 在冬前调查越冬基数的棉田,每种类型各取1块,于3月下旬、4月上旬分别采用淘土法检查1次。记载绿盲蝽、中黑盲蝽和其他优势种盲蝽的卵量。
2.2.1.2 调查取样方法 每块田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1/9m2表土(包括土表杂物)进行调查,然后折算每公顷卵量。结果记入表5-41。
表5-41 棉盲蝽一代田间卵量调查表
2.2.2 一代虫量和发育进度调查
2.2.2.1 调查时间和对象 在室内卵孵化始盛期出现后,进行田间调查。5天1次,共3~4次,或选择当地棉盲蝽一代主要寄主及重茬棉田的前茬作物和棉田附近的沟边杂草,共3~5块,从4月上旬起,5天调查1次,查至一代成虫高峰。
2.2.2.2 观测调查方法 将进行越冬基数调查获取的几种盲蝽卵(30~50粒),带回室内观察卵孵化进度。结果记入表5-42。
表5-42 卵的孵化进度观测表
大田作物随机取样,采用黏虫兜、塑料薄膜等捕查,每块田不少于5m2。调查杂草用方瓷盘,调查面积不少于2m2。每次将查获虫数分龄记载,统计每公顷虫量和各龄虫比率。结果记入表5-43。
表5-43 一代虫量和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
2.2.3 一代虫量和发育进度普查 根据系统调查,在各主要优势种盲蝽处于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和大面积棉田防治后,各主要优势种盲蝽处于四、五龄若虫盛期,分别对田间棉盲蝽的发生种类、虫态和虫龄比例进行普查。普查方法同2.2.2.2,记载表样式同表5-43。
2.2.4 二代卵量系统调查 选择当地主要寄主1种,查1~2处。从5月中旬起,5天查1次,连续查3~5次。采用定田系统调查。苕子田共调查50~100个嫩头,胡萝卜查25个花盘(包括托叶),苗床棉苗共调查50株,马铃薯及其他杂草查10~20株,计算百株(枝盘)卵量,结果记入表5-44。
表5-44 二代田间卵量调查记载表
2.2.5 二代虫量调查 选择当地主要寄主(如大豆、蔬菜留种田、苕子、紫花苜蓿、马铃薯、胡萝卜、聚合草、马唐等)2~3种。每种寄主查1~2块,从6月上旬开始,5天1次,连续查5~6次。采用2.2.2.2的扑打法,统计每公顷虫数,各龄虫百分率。调查记载表同表5-43。
2.2.6 二代虫量及寄主作物普查 在各优势种盲蝽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分别对大田进行普查。普查采用2.2.2.2的扑打法。记载表样式同表5-43。
2.2.7 观察区主要作物面积比例调查 选择当地一个自然村,调查各种主要寄主植物面积及其所占比例。结果记入表5-45。
表5-45 观察区各种主要寄主植物面积调查表
2.2.8 二至四代棉田虫量调查 选择当地各代所占面积最大棉田类型和易受害的棉田各1块,从6月10日开始,至9月底结束。采用5点取样法,二、三代每点查10株,共计50株;四代每点查5株,合计25株。5天调查1次。检查棉株嫩头、花蕾、幼铃上的成、若虫数。统计百株虫数及各龄虫所占百分比。记载表样式同表5-43。
2.2.9 二至四代棉田虫量普查 在各代主要优势种盲蝽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及大面积防治结束后,分别对大田进行普查,以验证预报的准确率和检查大面积防治效果。每次普查的田块数不少于10块,普查取样方法同系统调查。记载表样式同表5-43。
2.3 受害情况普查
2.3.1 嫩头受害普查 在二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普查棉株嫩头受害情况。在一、二、三类田各查3块,分别记载新、老受害株,统计新、老受害株百分率,并记载当地一个自然村的各类型田的面积,将其加权平均。结果记入表5-46。
表5-46 嫩头受害情况普查表
2.3.2 蕾和小铃受害情况调查和普查 蕾和小铃是二、三、四代盲蝽的主要为害对象。在系统调查田内,于防治前、后各查1~2次。在大面积防治结束时普查1次。随机调查100个蕾铃。记载蕾铃受害数,并增加蕾铃总数的调查。统计蕾、铃受害百分率。结果记入表5-47。
表5-47 蕾和小铃受害情况调查表
2.4 棉花生育状况调查
在每种系统调查田内,各选择10株棉花,从现蕾开始至9月20日结束,每10天调查1次。记载蕾、花、铃数量及脱落数量。结果记入表5-48。
表5-48 棉花生育状况调查表
3 为害损失的统计
3.1 苗期
3.1.1 无头苗按缺苗率乘以单株棉花产量(或产值)损失率计算。
3.1.2 多头苗以多头苗率乘以单株棉花产量(或产值)损失率计算。
3.1.3 真叶期 各地应依据试验研究结果,建立当地的损失率计算公式。江苏省及条件相似地区可依下式计算绿盲蝽的为害损失:
y=10.53-5.31lnx-1.05(lnx)2±3.184………………(1)
式中:
x——百株虫量(头);
y——籽棉产量增减率(%)。
3.2 蕾期和花铃期
江苏省及条件相似地区可依下式计算:
蕾期: y=2.28+2.86lnx-1.52(lnx)2±2.299………………(2)
式中:
x——绿盲蝽百株虫量(头);
y——籽棉产量增减率(%)。
y=18.56-8.51lnx+0.26(lnx)2±2.212………………(3)
式中:
x——中黑盲蝽百株虫量(头);
y——籽棉产量增减率(%)。
花铃期: y=15.987-6.15lnx-0.112(lnx)2±1.5135……………(4)
式中:
x——中黑盲蝽百株虫量(头);
y——籽棉产量增减率(%)。
3.3 若不防治情况下的为害损失
以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大田普查的平均单位面积虫量,折百株虫量代入公式求得。
3.4 防治后仍造成的为害损失
以防治后四、五龄若虫盛期,大田普查的平均单位面积虫量,折百株虫量代入公式求得。
3.5 防治挽回损失
以防治前普查的百株虫量,减去防治后普查的百株虫量,再以差值代入公式求得。
3.6 全年的为害损失
等于各期为害损失之和。
3.7 皮棉产量、产值损失率
皮棉产量损失率=籽棉产量损失率×衣分(%)…………(5)
皮棉产值损失率=皮棉产量损失率………………(6)
4 预测预报方法
4.1 发生期预测
用历期法或期距法预测各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参考下列资料具体进行。
4.1.1 绿盲蝽二至五代卵历期(天)表
4.1.2 绿盲蝽各龄若虫历期表
4.1.3 中黑盲蝽二至四代卵历期表
4.1.4 中黑盲蝽各龄若虫历期表
4.2 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
根据残留虫量和寄主作物面积、结合气象预报情况,参照历史资料,应用多种预测方法,做出发生程度预测。
5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江苏省的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发生程度和分级标准
注:三、四代百株虫量均为二、三龄若虫高峰期百株虫量。
河南和山东省分别以棉盲蝽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虫量来划分。
6 防治指标
仔细查看棉花新被害状:嫩头上出现小黑点,或荞麦状大小的幼蕾变黄、发黑。当新被害株率达到2%~3%,百株有成、若虫1~2头时,应进行防治。此外,河南和山东省分别以百株有成、若虫5头和百株虫量10头为防治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