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绿飞虱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395页(2660字)

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属同翅目飞虱科。茭白生产区都有分布。主要为害茭白叶,在水稻和游草上可以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是一种单食性害虫。以卵在老茭白及河塘边野茭白残茬上越冬。早春茭白露青后陆续孵化,第二代起大多扩散迁向大田栽培的茭白上寄生繁殖。每头雌虫可产卵60~100多粒。卵多数块产,数粒至20粒排列成行。适宜长绿飞虱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15~35℃,最适环境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90%~100%。温度偏高、雨量偏少的年份发生重;田块间生长茂盛、偏氮施肥、密度过高的田块发生重。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越冬虫情发生期的调查

1.1.1 调查时间 早春茭白露青后5天开始,到越冬代成虫出现终止。

1.1.2 调查方法 选路边野生茭、春茭、夏茭、秋茭4种不同的类型田各2块,采用随机取样法,每5天1次,用45cm×33cm白瓷盆拍查,每类型田拍查20穴,调查越冬代若虫始见期、高峰期、虫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116。

表6-116 长绿飞虱越冬代发生期调查记载表

1.2 诱成虫消长调查

1.2.1 调查时间 早春茭白露青15天后开始点灯,至年末灯下终见后10天结束。

1.2.2 调查方法 在茭白生产区,选春茭、夏茭、秋茭3种不同的类型田、生长较茂盛的茭田附近安装200W白炽诱虫灯各1盏,每日晚上6:00至第二天早上5:00(用有微电脑控制功能的灯具)通宵点灯(诱虫灯集虫箱内使用广口瓶,内加敌敌畏200ml,用2层纱布封口,每10天添加20ml补液)。每日早上收集隔夜诱捕的虫量。将观察结果填入表6-117。

表6-117 长绿飞虱灯诱成虫消长调查记载表

1.3 田间虫情系统调查

1.3.1 调查时间 在灯诱越冬代成虫始见后15天开始调查。

1.3.2 调查方法 选春茭、夏茭、秋茭3种不同的类型田、生长较茂盛的类型茭田各2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5天1次,用45cm×33cm白瓷盆在长绿飞虱较集中部位拍查,每点随机拍查4穴,共20穴。查成虫、各龄若虫的数量。将调查结果(发育进度)填入表6-118。

表6-118 长绿飞虱发生和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

1.4 大田虫情普查

1.4.1 调查时间 在当地第二代发生期以后的各代开始,到秋茭采收结束。

1.4.2 调查方法 在茭白生产区,选春茭、夏茭、秋茭3种不同的类型田各5块,用45cm×33cm白瓷盆在长绿飞虱较集中部位拍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10天1次,每点随机拍查5穴,每田共25穴。查有虫穴数。按普查分级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119。

表6-119 长绿飞虱田虫情普查结果汇总记载表

2 预测预报办法

2.1 短期预报

2.1.1 早春防治 主要根据越冬虫情调查在二龄若虫期防治越冬寄主的若虫,减少虫口基数。

2.1.2 大田防治 主要根据灯诱成虫和田间拍查结果,推测二龄若虫发生始盛期为防治适期。

2.2 中长期预报

根据灯诱成虫历史资料,利用当年早期成虫发生量与常年的同期发生量、发生期距、当年温度变化(天气趋势预报)进行后2~3个世代次的发生程度、发生期、防治适期(区间)的预报。

3 测报参考资料

3.1 大田发生程度普查分级

◆1级:有虫穴率≤3%;

◆2级:有虫穴率3.1%~7%;

◆3级:有虫穴率7.1%~12%;

◆4级:有虫穴率12.1%~20%;

◆5级:有虫穴率>20.1%。

3.2 防治指标

茭白有虫穴率10%或平均穴虫量30头以上。

3.3 防治适期预报

防治适期为成虫盛发期+产卵前期+卵历期+一龄若虫期+二龄若虫期/2。

3.4 长绿飞虱成虫产卵前期

3.5 长绿飞虱卵历期

3.6 长绿飞虱若虫历期

3.7 长绿飞虱各龄若虫历期(上海市浦东六里)

3.8 上海地区各代长绿飞虱的发生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