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362页(3244字)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为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很多地区频繁暴发成灾,尤其在黄淮或江淮地区发生严重,是玉米、棉花、大豆、白菜、萝卜、甘蓝、花菜、番茄、豇豆、四季豆、葱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一般以食叶为主。但在为害棉花时,偶食花蕾和幼铃;为害大葱、辣椒时钻入葱管和辣椒内取食。甜菜夜蛾低龄幼虫主要集中在植株的中、上部为害。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在植株上的分布重心逐渐下移,高龄幼虫则有向叶背面和土表等背光处转移的趋势。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1.1 系统调查
1.1.1 成虫发生数量诱测
1.1.1.1 灯光诱测 自3月下旬至11月底,采用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或20W黑光灯)诱蛾,要求其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虫情测报灯(或黑光灯)的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5m。20W黑光灯的灯管一般每年更换1次。每日检查灯下成虫数量、性比。在成虫发生盛期内,隔日解剖检查1次雌蛾卵巢发育进度,每次抽查20头,诱集量不足20头时,应全部检查,推测卵巢发育进度,结果记入表6-67。
表6-67 甜菜夜蛾成虫灯下诱测记载表
1.1.1.2 性诱剂诱蛾 用直径30cm的瓷盆或塑料盆,内盛2/3瓶容积的0.2%肥皂(或洗衣粉)水,瓶口横放一枚性诱剂诱芯(参见附录),与水面保持2~3cm为宜,15天更换性诱剂诱芯。放置高度以超过作物20cm,或悬挂在1m高的竹竿上。从3月下旬至11月底,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连片种植的十字花科蔬菜田块1块,设置相互距离50m左右的诱盆3个,三角形排列,逐日记录蛾量。结果记入表6-68。
表6-68 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测记载表
1.1.2 田间卵和幼虫数量消长调查 见成虫后,选择连片种植、当地有代表性的蔬菜田2块作为定点调查田。每块田采用Z字形5点取样。苗期每点10株,全株调查;成株期每点5株,调查外部2~4层叶片5片,将查到的卵块用记号笔标记,供下次查卵时区别新卵粒。同时,调查幼虫数量和有卵株数,结果记入表6-69。每5天调查1次。
表6-69 甜菜夜蛾系统调查记载表
1.2 大田普查
选择5个以上有代表性种植区域,每区调查2块田,在卵高峰期进行。每块田采用Z5点式取样。苗期调查20株,成株期调查10株。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调查植株叶片上的卵量、幼虫龄期和数量,计算出为害程度。结果记入表6-70。每10天普查一次。
表6-70 甜菜夜蛾大田普查记载表
1.3 被害指数的计算
植株被害的严重程度,用天表示。
式中:
A——有1/2以上嫩叶叶片被食害株数;
B——有1/4~1/2的嫩叶叶片被食害株数;
C——有1/4以下的嫩叶叶片被食害株数;
D——嫩叶叶片部分轻微被食害株数;
P——被调查总株数。
1.4 测报资料收集
主要蔬菜寄主种类及其栽培面积,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面积;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发生期预测
2.1.1 历期预测法 根据灯诱或性诱结果统计出甜菜夜蛾成虫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结合将要预报的下一代发生期间当地的气温预报,及该条件下的各虫态发育历期(见甜菜夜蛾自然变温下各虫态历期),即可推测出下一代的发生期。
2.1.2 有效积温预测法 根据甜菜夜蛾卵、幼虫、蛹的发育始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见甜菜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始点温度和有效积温),预测期内天气预报的平均温度和当前田间虫态发生期,预报某虫态的发生期。公式如下:
式中:
D——某虫态的发育历期(天);
K——完成该虫态所需有效积温(℃);
C——该虫态的发育始点温度(℃);
T——预报气温(℃)。
2.2 发生程度预测
根据害虫上代残虫量和当代卵块以及低龄幼虫密度、寄主作物生长情况,结合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和历史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发生程度预测。
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分为5级,以害虫发生高峰期的有卵株率和被害指数表示,各级划分指标见表6-71。
表6-71 甜菜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 测报参考资料
山东菏泽甜菜夜蛾自然变温下各虫态历期(天)。
山东菏泽甜菜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始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的甜菜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始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甜菜夜蛾性诱剂组分。
◆主要组分:
A Z9,E12-14:Ac 顺-9,反-12-十四碳烯乙酯
B Z9-14:OH 顺-9-十四碳烯醇
C Z9,E12-14:OH 顺-9,反-12-十四碳烯醇
D Z9-14:Ac 顺-9-十四碳烯醛
目前的配方有两种:AB或AC,配比为9∶1。相当于3头处女雌蛾的诱捕效果。每芯中剂量为100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