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蚕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533页(2881字)
野蚕(Bombyx mandarina Moore)俗称桑蚕、桑狗,属鳞翅目,家蚕蛾科(Bombycidae)。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起辽宁,西至陕西、四川、贵州,南迄湖南、江西,东达沿海各省及台湾,是重要的桑树害虫。野蚕除为害桑树外,尚为害构树。幼虫食害嫩叶成大缺刻,严重时,整片桑园中桑叶仅存主叶脉。浙江在7~10月夏、秋蚕饲养期间,为害最烈。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越冬调查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干(或中干)、矮干、春伐三种类型的桑园各1~2块。每块桑园调查面积不小于667m2。用随机取样的方法,调查50株桑树,若卵量少时,查100株。冬前调查在第二代成虫产卵结束后进行,将每株桑树的越冬卵量记载于表8-78,并做好标记。翌年3月底越冬卵未孵化前,冬后再作调查。根据越冬前、后的卵量,计算每公顷越冬卵量和越冬存活率。
表8-78 野蚕越冬卵基数调查表
1.2 卵孵化进度观察
1.2.1 调查时间 越冬卵孵化进度调查从4月中旬至5月底每隔2~3天检查1次,6月初至7月初隔天调查1次。发生代卵孵进度调查从羽化始盛期开始。
1.2.2 调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3种不同类型桑园(各类型桑地面积在667m2以上)做定点调查。各类型田标记越冬卵300粒以上(有5个以上卵块),定时观察卵壳数。将结果记载于表8-79后,剔除卵壳和寄生蜂羽化后的卵壳,计算孵化率和寄生蜂羽化率。
表8-79 野蚕( 代)卵孵化进度调查表
1.3 发育进度调查
1.3.1 调查时间 从每代野蚕卵孵化始期开始至成虫羽化盛末结束。
1.3.2 调查方法 按不同桑园类型选定严重被害田各1块,野蚕结茧化蛹盛期前,以调查幼虫发育进度为主,隔1~2天查1次。每类型田调查桑树20株,如虫口数少于50头,则查40株,按株分龄记载查到的幼虫数,并与查到的茧数一起记载于表8-80,汇总后记载于表8-81。同时把茧采回室内剥查,将蛹分级后的结果记载于表8-81。野蚕结茧化蛹盛期后,以调查蛹的发育进度为主,隔2~3天1次,若茧数少于30粒,则查40株,记载方法同前。有条件的单位可把历次查到的幼虫、蛹保留,观察化蛹、羽化进度及天敌寄生情况。
表8-80 __类型田间野蚕发育进度调查表
表8-81 野蚕幼虫、蛹发育进度分龄、分级调查表
1.4 成虫消长观察
黑光灯(30W)诱测,灯高以超出桑树梢为宜,一般设置3m高左右。从越冬代成虫初见前一周至第二代成虫终见后一周止,每天全夜开灯诱蛾,次晨调查统计诱获的雌、雄蛾数分别记载于表8-82。
表8-82 黑光灯诱测野蚕羽化进度调查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发生期预测
2.1.1 根据幼虫发育进度 计算查得的野蚕各龄幼虫和蛹百分率,按百分率最高的幼虫龄期减半,再加上当代以后各龄幼虫历期、蛹历期,预报野蚕的下一代的发蛾高峰日。
2.1.2 根据幼虫、蛹的发育进度 计算各龄幼虫、各级蛹占调查总虫数(包括茧壳)的百分率,然后从高级向低级别虫态进行百分率累加,预测:
羽化高峰日=调查日期+累计达45%~50%时的龄(蛹)级至羽化尚需的天数
2.1.3 根据发蛾进度 由田间黑光灯诱测、性引诱、室内或观察圃虫笼饲养查得的发蛾高峰日加上当时的产卵前期、卵期和至三龄幼虫的历期,预报防治适期。
2.1.4 积温预测 自化蛹或成虫产卵高峰日开始,逐日累加有效温度(实际气温减去发育起点),至积温值等于蛹、卵有效总积温的日期,即为羽化高峰日、卵的孵化高峰日。为便于预报,一般按历年相对应的旬平均气温,对照当年旬平均气温预报值,计算积温,预测羽化高峰日、卵的孵化高峰日。
2.2 为害高峰日预测
根据幼虫发育进度与食叶量的关系式,从卵孵化高峰日的日期起算,求出幼虫各发育时间的食叶量大小,再把卵孵化高峰日时的虫口密度乘以常年当地当代幼虫的自然减退率,估计出未来野蚕幼虫虫口密度的消长趋势,两者分别对应相乘,其食叶的高峰日即为幼虫的为害高峰日。幼虫为害的始盛期可确定为防治适期。
3 防治适期与指标
3.1 查幼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
三龄幼虫发生高峰日为防治适期。
3.2 查幼虫发生密度,定防治桑园
处于不同生长期桑树的耐侵害能力存在差别,所以,确定防治桑园时采用的防治指标也要有所差异。一般夏伐后,一般每公顷幼虫密度达到7500(萌芽初期)至15000(萌芽后期)头时,可确定为防治桑园。发生代幼虫防治适期时逢桑树盛长期,一般达到30000头时,可确定为防治桑园。
幼虫每公顷食叶量达到60~75kg时的虫量指标作为确定防治桑园的标准。
4 测报参考资料
野蚕蛹发育起点:C=12.18±0.48℃ 有效总积温:K=181.07±7.50℃
野蚕卵发育起点:C=11.67±0.88℃ 有效总积温:K=138.47±9.16℃
野蚕各代各虫态历期
注:浙江,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