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电视预报基本特征及作用效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759页(4152字)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是指应用电视媒体、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报、防治技术等信息制作成电视节目,以电视媒体向社会发布,简称为病虫电视预报。它是农作物病虫预报工作者借鉴天气预报、空气质量预报等的信息发布形式和成功经验,刻苦钻研现代信息技术,经多年探索开发的一种崭新的病虫预报信息发布形式。经各级植保部门和广大植保科技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创新、开发、培训和推广,电视预报已成为农作物病虫预报信息的主要发布形式之一,深受植保防灾减灾领导部门和广大农民欢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具有显着特点

1.1 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形象生动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采取电视画面、字幕与配音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作物病虫特征、为害症状、发生趋势、防治技术措施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信息接受者特别是农民的眼前,便于理解、记忆、掌握、运用。因此它不仅起到了信息发布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植保科学技术知识宣传普及的作用。

1.2 信息传递快捷,时效性强

病虫电视预报节目的播放和接受媒体是电视系统,它可在各级电视台(转播站)播放,信息发布与信息接收基本同步。因此,植保防灾减灾领导者和农民有相当充裕的时间做好防灾抗灾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提高抵御病虫灾害的能力。

1.3 信息覆盖面广,普及率高

病虫预报信息通过电视技术进行空中传播,不受地域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可以有效地传播到广大城乡地区,只要有电视机就可收到相关信息,病虫预报信息的覆盖面和普及率显着提高。

2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是测报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对病虫测报工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测报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预测预报技术不断提高。但是,各级病虫预测预报单位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病虫预报信息发布方式,逐级传递,即以纸张为载体,以邮电系统、乡镇农技员和村组干部为传播载体。基本过程是县(市、区)级植保站编写、印刷病虫情报后,邮寄到乡镇农技站,再由乡镇农技站转发给管理区(总支),然后传到村,由村传到组,最后传递到农户手中。这个由县(市、区)植保站发起、农户接收的信息传递链,它多达6个层次(环节)。这种陈旧的病虫预报信息发布形式和缓慢的传递速度阻碍了预测预报工作的发展,存在多种弊病。第一,层次多,传递时间过长,农户接收信息迟,容易错过防治适期,特别是对一些流行性、迁飞性、暴发性病虫害,防治时机要求严格,如不能将信息及时送到农户,就不能有效控制病虫灾害。第二,由于环节多,同时受相关人员素质限制,传递过程中信息损失在所难免,甚至有漏传误传的可能,一旦信息失真,必然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第三,限制因素多,信息覆盖率低。传统病虫预报的发行量受印刷技术、印刷成本、交通条件、农民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限制,发行量少,能直接得到预报的农民数量有限。这些都使得信息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在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一方面,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作物品种、布局都发生很大变化,必然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变化;另一方面,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其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控制病虫害技术必须相应地做出重大调整和创新。这都要求我们必须把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尽快传递给农民。

为把病虫发生趋势信息和防治新技术准确及时,形象直观地传递到千家万户,扩大病虫发生趋势和防治技术信息的覆盖面、提高信息利用率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改变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和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广大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者多年追求的目标,同时,又是广大农民和农业工作者所期盼的,更是病虫测报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

3 实现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条件基本成熟

湖北省荆门市植保站率先于1997年开发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技术,在该市电视台播出病虫电视预报,经湖北省植保总站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宣传推广,在湖北省和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随后,湖北、重庆、山东、四川、云南、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站和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市(县)植保站,先后投入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组织开发病虫电视预报技术,在全国取得了显着成效。经过8年的探索和不断完善,该项技术的开发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病虫预报信息可视化程度、技术水平基本一致。制作的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后农民反响强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组织全国植保部门进一步开发、完善和大范围推广病虫电视预报技术,实现全国病虫预报可视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3.1 电视等大众媒体的日益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病虫电视预报技术开发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电视事业已相当发达,基本形成卫星电视、微波电视和有线电视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电视网络,不仅使病虫电视预报成为可能,同时还为电视预报方式的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计算机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发展日新月异,价格趋于合理,为我们提供了能满足需要的工作平台。

3.2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测报工作的发展,为病虫电视预报技术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由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控中心、省级病虫监控分中心和区域病虫监测站组成的国家农作物病虫监控网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建立起了以省级植保站为头,市、县植保站为纽带的病虫监控网络,承担起了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长期和中期预测预报任务,具备了及时收集、发布流行性、迁飞性和暴发性等病虫发生信息的能力,各地也能根据当地情况,发布长、中、短期预报,指导当地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如湖北省已建立了以国家湖北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控分中心为核心、以20多个国家级区域测报站为骨干、以79个县(市、区)植保站为基础的预测预报系统,常年就水稻、棉花、小麦、玉米、油菜、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上发生的60多种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病虫中、长期预报的准确率已达90%以上,短期预报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这样,中央和地方密切配合,上下互补,保障了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必要而充分的信息资源。

3.3 电视机在农村的全面普及,为病虫电视预报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电视信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电视机已在广大农村基本普及,把病虫预报信息和防治技术措施做成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电视节目,即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预报信息,配以相应的害虫形态特征、病害症状或为害状实况图片,在节目中以背景音乐和画外配音相结合、静态画面与动态画面相结合、文字信息和画面信息相结合,最后制成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电视节目,完全具备了通过电视媒体传递到千家万户的条件。

3.4 植保部门具备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开发和应用的技术条件

病虫电视预报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依靠计算机专业技术和农作物病虫预测技术相结合进行,大多数省级植保站和部分地、市、县植保站拥有大量的植保技术人员和专家,同时一些植保技术人员通过培训,基本掌握了开发病虫电视预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有一些植保站正开始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专门进行计算机技术在预测预报领域应用的开发研究工作,为病虫电视预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4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前景展望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技术开发应用开局良好。近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各级植保部门把病虫电视预报技术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01年和2004年分别组织了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节目制作技术培训班,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植保站和部分市(县)植保站的100多名学员接受了培训,主要培训了计算机软件应用、病虫害田间拍摄、电视节目制作等技术,为全国推广应用病虫电视预报技术奠定了基础。2004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召开了全国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经验交流会议,会议交流了各地开展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彰了全国病虫电视预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举办了“首届全国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优秀节目评比大赛”,讨论了全国病虫电视预报工作意见。根据会议总结情况,湖北、四川、重庆、广西、云南、湖南、山东、新疆等近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站及784个市(县)级植保站也开展了病虫电视预报工作,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采用自制节目或与电视台合作制作节目等多种形式,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已取得可喜的进展。

实践证明,病虫电视预报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病虫测报事业的进步,而且对科技兴农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它作为一项崭新的信息发布技术,充分体现了病虫预报的高度社会公益性和严格的时效性。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必然取得长足进展,也将在21世纪可持续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电视预报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