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生物学特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604页(1631字)

一、生活习性

非鲫一般生活在水体的底层。早晨后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游向水体的中、上层。中午接近水表游动,嘴露于水面吃食,此时若有惊动,立即潜入水底。傍晚水温下降群则在中、下层活动。夜间至次日黎明静止水底,很少活动。

体长1—1.5cm的非鲫鱼苗喜在池边集群。成鱼遇到敌害或拉网时,首先跳跃,随后潜入水底的淤泥中,嘴端露于泥外,静止不动,因此不易捕捞。尼罗非鲫对温度和溶解氧的要求见表35—1。

表35—1 尼罗非鲫对温度和溶氧的要求

(长江水产研究所)

二、食性

尼罗非鲫在生长过程中,从动物食性向植物食性转换,见表35—2。它能消化吸收很多鱼类不能消化的藻类,如微囊藻、项圈藻等,见表35—3。即从这些藻类中摄取的碳,平均43%可以吸收,从小球藻摄取的碳最高约吸收50%,因此在养殖尼罗非鲫时,施肥培饵法和投饲法并用,效果更好。

表35—2 尼罗非鲫食性

(长江水产研究所)

表35—3 尼罗非鲫对藻类的消化和用率(鱼体长9.5—12.5cm,水温14℃)

三、繁殖

非鲫是热带性鱼类,如果水温在20℃以上全年均可繁殖。我国长江以南,从4月至10月下旬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繁殖4—5次。

尼罗非鲫繁殖时的外界条件见表35—4。

表35—4 尼罗非鲫繁殖时的条件

1.生殖习性 在非生殖期间,非鲫一般喜群游。当水温达到20℃以上,雄鱼离群在池边占地挖窝。挖窝时,雄鱼先用尾鳍摆动,大口将泥沙含入口中,随后向四周喷出,此过程直至把窝挖好。窝的大小、多少与亲鱼数量和个体大小有关。一般窝间距为0.5—1m,窝的直径0.3—0.4m,窝深0.1—0.2m。鱼窝上大下小呈盆状。

雄鱼挖窝完成后,引诱雌鱼进窝,并随时驱赶靠近的其他鱼。雄鱼不断地在雌鱼周围打转,时而顶雌鱼的腹部,时而尾随雌鱼。此时雄鱼的体色更为鲜艳。雌鱼的生殖孔更加突出,不久开始产卵。产卵时间持续15—30min,分4—6次产完。第2—4次产卵最多。雌鱼每次产卵后,转身将卵含入口中,在雌鱼含卵的同时,紧接雄鱼排精于卵上,精子随着雌鱼含卵的过程进入口腔使卵受精。

2.孵化与哺育 尼罗非鲫孵化和鱼苗的哺育在雌鱼口腔中进行。水温25—29℃时,卵从受精到孵化出膜需要80—111h。鱼苗在雌鱼口腔中哺育时,雌鱼喉部增大,离窝独游。刚从口腔中出来的鱼苗,游泳能力很弱,经常密集在雌鱼的周围,边游动边吃食。当遇到敌害或听到较大的响声时,雌鱼立即游向鱼苗处,同时小鱼苗也迅速群集在亲鱼的周围,很快被雌亲鱼含入口腔中,来不及进入口腔的少数鱼苗,则从亲鱼的腹部游至下颌,再从下嘴唇移向口边,一尾尾被含入口腔内。待亲鱼确认周围安全时,再将鱼苗从口腔中吐出。上述情况要持续几天,直到鱼苗体长约1.5cm能够独立生活为止。

尼罗非鲫,仔鱼、稚鱼发育时程见表35—5。

表35—5 尼罗非鲫胚胎、仔鱼、稚鱼发育时程

(编者:仇潜如 审者;沈宗武)

上一篇:人工繁殖 下一篇:水产养殖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