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16页(868字)

黄鳍鲷(Sparus latus)属鲈形目,鲷科类。又名黄加拉、赤翅。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为中国南方鱼塭中的重要种类,也是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

(一)形态特征和分布 体高而侧扁,长椭圆形,背面狭窄,腹面钝圆。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体色青灰而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黄色(图1-8)。

图1-8 黄鳍鲷

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沿海。在河口半咸水水域亦有分布。

(二)生活习性 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适温为9.5~25℃,致死低温为8.8℃,致死高温为32℃。生长最适水温为17~27℃;成鱼则可抵御8℃的低温和35℃的高温。黄鳍鲷适盐范围较广,在海水盐度为5~43之间的水中均可生存。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中,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

仔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为底栖硅藻,也食小型甲壳类,对饵料要求不严格。仔鱼期常因饥饿而相互残食。摄食强度以水温17~20℃以上最大。

(三)生长 1龄鱼体长16.9厘米,重150克;2龄鱼体长21.8厘米,重325克;3龄鱼体长26.2厘米,重550克左右。

(四)繁殖 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2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1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2龄即发育成熟。在中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1~2月可开始见到鱼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