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常见病防治手册》第28页(731字)

白皮病又叫白尾病。此病一般因拉网、操作不慎,擦伤了鱼体,细菌侵入而引起。王德铭等于1963年提出病原体是白皮极毛杆菌(Pseudomonas dermoalba)。但黄惟灏等于1981年提出病原体是鱼害粘球菌。因此,关于白皮病的病原尚需进一步研究。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扩大,向前后蔓延,背鳍和臀鳍间的体表以至尾鳍处都现白色。最后病鱼形成头朝下,尾鳍向上,与水面垂直,不久就死去。

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发生在鲢、鳙鱼的夏花阶段和鱼种阶段,夏花草鱼也有时可见。发病时间一般在夏秋季,以5-6月间为最常见。流行地区较广。

预防方法:

最重要的是拉网、操作时,注意勿擦伤鱼体。

体质衰弱的鱼,拉网时最容易贴网弄伤尾柄,致使鱼生病,所以加强饲养管理,培养健壮鱼种,是预防白皮病的关键。

治疗方法:

1.漂白粉: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药1克,疗效显着。

2.五倍子: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药1.5克,疗效亦较好(湖北)。

(治疗鱼病时,对上述治疗方法,要因地制宜,只选择其中一种。后同。)

图3 患白皮病的病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