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卵和刚孵化鱼苗的病害防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常见鱼病防治手册》第105页(2320字)
(一)剑水蚤 据调查危害鱼卵和鱼苗的主要是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云南、广东、台湾和福建诸省都有分布。对鱼卵和刚出膜的鱼苗危害很大,其危害程度随水中剑水蚤的多寡而定,严重时可使鱼卵和鱼苗大部被咬死。据宋大祥等调查,湖北花马湖渔场草鱼受精卵因受剑水蚤伤害严重时孵化率平均只有3.6%,而鳙鱼平均孵化率为9.1%。
预防方法:
1.孵化用水要求用60-70目的铜丝布和尼龙筛绢过滤,过滤设备的面积要大一些,以保证孵化用水的足够需要。而且进水用的铜丝布或尼龙筛绢目数要小于出水用的目数,如进水用60目,那么出水就用50目,以防即使随进水而带进剑水蚤的卵,孵化出剑水蚤也能从出水时带出。
2.用90%晶体敌百虫,按每立方米水用药0。5克,遍洒孵化水源(辽宁淡水水产研究所)。
治疗方法:
1.每立方米水用20毫升80%敌敌畏乳剂在流水状况下杀灭。具体方法是:先关小进水量,然后按水体用量筒量取乳剂,放入脸盆等容器内稀释后,徐徐倒入孵化环道或缸内,并搅动使药液与水均匀混和,15分钟左右剑水蚤全部死亡,这时再开大阀门,恢复原来进水量(左文功等,1973)。
2.高锰酸钾: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均匀泼洒于环道中,使环道内水体成1/20万浓度。用药前环道暂停进水,并用器具搅动水体,以免刚出膜鱼苗沉于水底而死亡。处理持续30-40分钟,能有效地杀灭剑水蚤,对鱼苗无害(江小梅,1980)。
注意:在孵化工具内进行杀灭的先后,建议用预防方法进行孵化水源施药,并同时检查过滤设备。
(二)水霉病 此病由水霉菌侵入所致。
防治方法:
1.水霉菌是一种腐生菌,与鱼卵质量好坏,受精率的高低和孵化条件的好坏关系很大,因此,要选择好的亲鱼,提高受精率,同时还要改善孵化条件。另外,操作中更应小心仔细,勿使鱼卵和幼苗受到损伤,从而避免病菌的侵袭和蔓延。这一条是预防水霉病的关键。
2.孵化缸和环道,每出一次鱼苗最好用很浓的孔雀石绿液洗涮,要仔细洗涮环道壁。特别在孵化中发现有水霉菌的情况下更应进行这项工作。
3.孵化过程中,根据水霉菌感染的情况,可用1/200,000孔雀石绿溶液进行间歇泼洒环道。方法是从鱼卵入环道起至下塘为止,间歇半小时以上连续泼洒2-3次。
4.广东兴宁鱼苗场采用每立方米水用医用龙胆紫1.5-2克进行防治,当看到破卵染上龙胆紫蓝色即可,防治效果很好。
5.鲤鱼卵:可用1/150,000孔雀石绿(每150公斤水中用1克)浸洗10-15分钟,连续2天,以后每天早晚用1/10,000孔雀石绿溶液在孵化架附近水面泼洒一次,直到孵化出小鱼苗为止。
6.预先配制好3%浓度的食盐溶液,将粘满鱼卵的杨树须或棕树皮浸在该溶液内,时间掌握在1-2分钟,提出来再在空气中停留8-9分钟,然后吊挂在鱼池内孵化,吊挂最适宜的深度在离水面15厘米以下,50厘米以上(江苏吴县水产养殖场)。
7.取人工授精脱粘后的鱼卵30万-50万粒,倾干余水,加万分之一孔雀石绿溶液250毫升消毒5秒钟,将鱼卵染成微绿色,随即用池水洗去余液,而附着鱼卵的鱼巢则用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5秒钟,每隔1-2天重复消毒一次,一般一批卵消毒二次即可。若鱼卵已生有一定数量水霉,则可集中鱼卵(指脱粘之卵)于面盆内,好卵由于比重大,沉于盆底,病卵比重小,漂浮于上,从而在池水中可反复漂洗出去,对于残留的少量病卵,以手轻搓卵粒(鲤鱼卵较硬不会搓破)洗去菌丝体,留下好卵,然后用万分之一孔雀石绿消毒一次,再继续孵化。用0.5克孔雀石绿溶于5公斤水中即成1/万孔雀石绿溶液(白遗胜,1985)。
(三)防治家鱼卵提前脱膜 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常遇到家鱼卵提前脱膜现象,由此胚胎畸形率增加,轻者孵化率降低,严重者鱼苗大批死亡。分析提前脱膜因素很多,有的认为主要因素是卵膜质量差;有的认为主要是水质问题,如溶氧降低,pH值降低或水质污染等原因。另外孵化用循环水或将两批发育期相差很远的鱼卵,放在同一容器中,由于孵化水中已含有孵化酶或较早一批鱼胚孵化释放大量孵化酶而影响发育迟的一批卵,也可引起脱膜现象。预防方法就要进行综合分析,解决主要矛盾。卵膜质量问题,山东莱阳淡水养殖试验场采取每立方米水用5-10克的高锰酸钾处理,收到较好效果。具体方法:按孵化容器算出用药量,卵膜质量越差,用药浓度就要偏高些。将高锰酸钾用水溶解后,通过管子送至容器底部,借助水流的作用使药液均匀散布水中,为了避免孵化器底部药液浓度过高,施药时要求断续进行,在5-8分钟加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