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67页(1270字)

桑天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梨绿天牛、琉璃天牛。它分布于东北和山西、陕西、山东等北方地区,为害多种果树,以梨、苹果为主,成虫、幼虫均可为害,受害枝条易被风折。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毫米,宽3~4毫米。体较小,略呈圆筒形,橙黄色。全体密被长竖毛和短毛,鞘翅蓝绿色或紫蓝色,有金属光泽。头部密布粗细不等的刻点,复眼上下叶完全分开,形成两对。触角11节,基部5节棕黄色。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后胸背板两侧各有一个紫黑色斑块。雌虫体粗壮,腹末膨大,腹板中央有一纵纹。

卵:长圆形,初乳白色,后变黄白色,略弯曲,尾端稍细。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8~21毫米,体呈长筒形,略扁平。初孵幼虫乳白色,随龄期增长体色渐深,呈淡黄色或黄色。头、前胸背板黄褐色,胸足退化成刺疣状,腹部前7节背、腹面均有卵形瘤状突起。

蛹:裸蛹,长8~10毫米,化蛹初期是黄白色,头与肢体较透明。近羽化时前翅与后胸腹板两侧变成蓝黑色,并具有金属光泽。

【发生规律】:

在陕西关中地区2年发生1代,以4龄以上的幼虫于所蛀的蛀道内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为害,4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15天左右。成虫最早出现在5月上旬。成虫羽化后,在枝内停留2~5天才从坑道顶端一侧咬洞钻出。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末期在6月中旬。成虫活动力不强,常栖息于叶背或小枝上,咬食叶背的主脉基部的侧脉,呈2厘米左右长的褐色伤疤,也可咬食叶柄、叶缘、细嫩枝表皮。产卵部位多选择直径15~25毫米的枝条,树势弱,多位于东南方位,产卵前雌虫用上颚将枝条表皮咬成“==”形伤痕,在痕内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产一粒卵。树势强,枝叶茂盛,雌虫多在树冠外围枝产卵。初孵幼虫取食韧皮部,2龄后开始向木质部蛀食,朝枝梢方向取食。在被害处有很细的木质纤维和粪便排出。至10月下旬停止取食,并用木屑粪便堵塞洞口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在成虫发生期,晴天中午前后捕捉树干基部及梢部成虫;6~7月间成虫发生期进行人工捕捉,成虫白天不易飞动,特别在阴雨天,用棍敲打树干,即惊落地面,然后踏死。

(2)生物防治 用斯氏线虫防治天牛。

(3)药剂防治 成虫羽化盛期,喷50%杀螟松1000倍液。6~7月份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喷洒5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用80%敌敌畏乳化剂10~50倍液涂抹产卵痕,毒杀初龄幼虫。高龄幼虫可由排粪孔注入敌敌畏或塞进蘸有敌敌畏的棉球。防效的关键是施药前将蛀孔虫粪清除干净,塞入或蛀入药液后,再以湿泥土封堵虫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