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梨木虱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65页(1308字)

中国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国内各梨产区均有发生,尤以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梨区发生普遍。主要为害各种梨树。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该虫在各地发生和为害均有加重的趋势,成为梨生产的重要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分冬型和夏型两种。冬型体长2.8~3.2毫米,灰褐色,前翅后缘臀区有明显褐斑;夏型体较小,长2.3~2.9毫米。黄绿色,翅上无斑纹。成虫胸背均有4条红黄色纵条纹,静止时,翅呈屋脊状叠于体上。

卵:卵圆形,初时淡黄白色,后黄色。一端钝圆,其下有一刺状突起,固定于植物组织上,另一端尖细,延长成一根长丝。

若虫:初孵若虫扁椭圆形,淡黄色,3龄以后呈扁圆形,绿褐色;翅芽长圆形,突出于身体两侧(图2-11)。

图2-11 梨木虱

1.雌成虫 2.若虫 3.卵

【发生规律】:

年发生世代因地区而异。辽宁3~4代,河北、山东4~6代。世代重叠。各地均以冬型成虫在树皮缝、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每年发生4~5代地区,越冬代成虫在3月上旬梨树芽萌出时开始活动。对温度敏感,气温在0℃以上,天气晴朗则爬出,刺吸汁液,并交尾产卵。4月初为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卵主要产在短果枝叶痕及芽基部折缝内,呈线状排列。4月下旬至5月初为第一代若虫盛发期,初孵若虫潜入芽鳞片内或群聚花簇基部及未展开的叶内为害。以后各代成虫多将卵产于叶柄、叶脉及叶缘齿间,每头雌虫可产卵290粒左右,卵期一般7~10天。若虫怕光,喜欢潜伏在暗处为害。生长季节若虫多在叶片反面、叶柄基部和芽基部吸食,且分泌大量淡黄色黏液,常将叶子粘合重叠,若虫潜伏其内群聚为害。各代成虫出现期,第一代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上旬开始发生,9月中下旬出现第五代成虫,全为越冬型。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早春刮除老树皮,清理园内和周围的残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越冬成虫。

(2)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中国梨木虱的天敌有:花蝽、草蛉、瓢虫、寄生蜂等,以寄生蜂控制作用最大,卵自然寄生率达50%以上,应避免在天敌发生盛期施用广谱性杀虫剂。

(3)药剂防治 防治时间:鸭梨花芽膨大期即为越冬代成虫出蛰的盛末期。药剂种类及浓度:生物制剂有0.6%苦参碱1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4000倍液;化学农药有20%双甲脒1200~1500倍液,该药不杀伤天敌,对梨木虱若虫杀伤力最强,对卵及成虫药效较差,25℃以上药效最好,或40%乐果乳剂1000~12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剂3000~4000倍液或20%来福灵乳剂40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