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病虫害防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76页(6294字)

1.杏树干腐病 杏树干腐病是杏树常见病害。对嫁接苗或幼树为害较重,常造成植株死亡。

【症状】:

枝干病皮微肿,色暗变软,后期病部凹陷,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座。嫁接苗或弱枝染病后常枯死。

在前一年长出的果枝上,发病早的病芽2月下旬即开始出现病斑,接近开花期病斑明显,进入盛花期花芽似呈冬眠状态。花芽没开放即枯死,芽周围生有黑褐色、椭圆形的波状轮纹,并常分泌树脂状物,病芽上部的枝条枯死。发病后期,病斑变成黑褐色,其上生有黑色粒点。少数花芽开花不久即枯死在果枝上,与花腐病相似。

杏疔病主要为害新梢、叶片,也可侵染花和果实。

新梢染病后,生长缓慢,节间短而粗,叶片簇生。病梢表皮开始为暗红色,后变为黄绿色,其上出现黄褐色突起的小粒点。

叶片先从叶柄开始变黄,沿叶脉向叶片扩展,最后全叶变黄,叶肉增厚,比正常叶厚4~5倍,呈硬革质状,病叶正反两面布满褐色小粒点。6~7月间病叶变成红褐色,向下卷曲,遇雨或空气潮湿时,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桃红色黏液,内含大量分生孢子,干燥后常粘附在叶片上。此时叶柄基部肿胀,短而粗,2个小托叶上也生有小粒点,可涌出红色黏液。后期病叶逐渐干枯,变成黑色,质脆易碎,叶背散生小黑点。冬季,病叶成簇残留在枝上,不易脱落。

花被侵染后花萼肥厚,花蕾增大,不易开放,花萼和花瓣不易脱落。果实染病后生长停滞,果面上有淡黄色病斑,其上散生红褐色小粒点,后期干缩脱落或挂在枝上。

(1)细菌性穿孔病 主要侵染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和枝梢。叶片发病,开始在叶背产生水渍状淡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紫褐色至黑褐色,大小2毫米左右,周围具有水渍状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干枯,与周围健康组织交界处出现裂纹,脱落穿孔,或部分与叶相连。发生严重时,病叶提早脱落。枝条发病后,形成春季和夏季两种溃疡斑。春季溃疡斑发生在上年夏季长出的枝条上,病菌已在前一年侵入,在第二年春季长出第一批新叶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以后扩大成1~10厘米,常造成枝条枯死,病部表皮破裂后,病菌溢出菌液,传播蔓延。夏季溃疡斑发生在当年生嫩梢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紫色水渍状斑点,后变成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病斑,不易扩展,很快干枯。果实发病,果面发生圆形、暗褐色小斑点,稍凹陷,后变成暗紫色,边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产生黄白色黏状物,干燥时病斑上产生小裂纹,易被其他病菌感染发生腐烂。

(2)褐斑穿孔病 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发病,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为1~4毫米,中央灰色至褐色,边缘红褐色或紫红色,略具环纹。病斑正反面出现灰褐色霉状物。后期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新梢和果实上的病斑与叶片相似,均可产生灰褐色霉状物。

(3)霉斑穿孔病 侵染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褐色,边缘紫色,天气潮湿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状物。枝梢上病斑呈黑色椭圆形,发病部位出现流胶,有时枯死。果实上病斑褐色、凹陷,边缘红色。

(4)斑点性穿孔病 为害叶片,一般发生很轻。叶片上病斑近圆形,初为褐色,后变为灰白色,长出黑色小粒点,病斑易脱落。

主要为害新梢和叶片。发病新梢短粗,节间缩短,新叶簇生,肥厚变脆,黄褐至红褐色,卷曲状。春末夏初病叶表面产生一层灰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层,最后病叶变成褐色,焦枯脱落。叶片脱落后,腋芽常萌发抽出新叶,新叶不再受害。

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为3~12毫米,中央灰色,边缘紫红色,具有同心轮纹,上面长有黑色小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生严重时,造成叶片提早脱落。

春季发芽时,病芽扭曲,叶小,细长,丛生,后逐渐枯萎。

果实表面产生褐色或紫褐色木栓化斑点或斑块,病部可深入果肉5~8毫米,呈木栓化,不能食用。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约6毫米,翅展10毫米;头黑色,复眼赤褐色;触角9节,第二节橙黄色,其余各节为黑色;胸部及胸足橙色;腹部橘红色,有光泽,产卵管深棕色。雄成虫体长约5毫米,触角的3~9节上有环状排列的长毛,腹部为黑色。

卵:白色,微小。

幼虫:乳白色,长6~10毫米,体弯曲,无足。

蛹:长5~7毫米,初化蛹时为奶油色,后显出红色复眼,雌蛹腹部为橘红色,雄蛹黑色。

【病原】:

Botryosphaeria ribis(Tode)Gross.et Dugg.,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Nectriagalligena Bres.,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

Polystigma deformans Syd.,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

(1)细菌性穿孔病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runi(Smith)Dye.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2)褐斑穿孔病 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霉斑穿孔病 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Lew)Aderh.,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4)斑点性穿孔病 叶点属,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Taphrina pruni,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除侵染杏外,还能侵染李、樱桃等,但不侵染桃。

Ascochyta prunicol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还可侵染桃、李、梨等的叶片。

一种类细菌。菌体棒状或卵圆形,直径0.2~0.5微米,长1.0~2.5微米,被有波纹状细胞壁和光滑的细胞膜。

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Lew)Aderh.,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子囊壳和分生孢子器在枝干发病部位越冬,从伤口和皮孔侵入。发病部位春秋季扩展较快。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各种伤口侵入。初冬较暖,春季降雨较多且气温回升较慢的地区或年份,有利于发病。

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中越冬,春季从子囊壳中弹射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条件适宜时侵入幼芽,病菌随新叶生长在组织内蔓延。子囊孢子一年中只侵染1次,无再侵染。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一般在5月份开始发病,当新梢长到长16毫米左右时即表现明显的症状,到10月份病叶变黑。

(1)细菌性穿孔病 病菌主要在枝条上的春季溃疡病斑内越冬,当杏树展叶时,细菌从溃疡病斑内溢出,借风雨和昆虫传播,通过叶片气孔及枝条和果实的皮孔侵入。叶片一般在5~6月开始发病,雨季为发病盛期。树势衰弱、排水及通风不良的果园发病较重。

(2)褐斑穿孔病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和枝梢的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

(3)霉斑穿孔病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梢和芽内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先侵染幼叶,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枝梢和果实。潮湿多雨有利于发病。

(4)斑点性穿孔病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落叶中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

病菌以子囊孢子和芽孢子在芽鳞及枝梢上越冬,第二年春季新芽萌发时,病菌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透叶片表皮或经气孔侵入嫩芽,在叶片展开前由叶背侵入,展叶后也可从正面侵入。病菌的菌丝在表皮细胞下及栅栏组织细胞间蔓延,刺激细胞大量分裂,胞壁加厚,使病叶肥厚皱缩,变色。早春杏树发芽时如气温较低,10~16℃持续时间较长,湿度较大时,有利于病害发生。

病菌在落叶中越冬,第二年7~8月发生较多。

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不清楚。

病菌主要在病叶上越冬,5月份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潜育期在20℃时约3天。

【发生规律】:

杏仁蜂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地杏核及树上干杏核内越冬。4月下旬化蛹,杏落花后开始羽化,当杏果如小指头大小时,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将产卵器刺入杏内产卵。卵孵化后,幼虫蛀入杏仁内,6月上旬杏果开始脱落,也有一部分干缩在树上。杏仁蜂只在尚未硬核的嫩杏上产卵,所以硬核期较早的品种可免受其害。成虫羽化历期较长,此时杏核已全部硬化,因而对杏无害。成虫白天交尾产卵,早晚不活动。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毁。增施有机肥,苗圃适时浇水,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用刀在病部纵向划道,充分涂抹30%腐烂敌30倍液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

2.杏黑粒枝枯病

(1)搞好果园卫生。剪除病枝,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杏采收后,树上喷洒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3.杏疔病 杏疔病又称杏膨叶病、肿叶病、红肿病、叶枯病、杏黄病。在我国北方杏产区发生比较普遍,是杏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叶片大量枯黑,新梢坏死,损失较大。

(1)搞好果园卫生,清除病源 因为杏疔病菌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所以从发芽前至发病初期彻底剪除病梢、病芽、病叶,清除地面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药剂防治 在杏树展叶期喷1∶1.5∶200倍波尔多液1~2次,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2次,间隔10~15天。

4.杏树穿孔病 杏树穿孔病是杏树常见的叶部病害,包括细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分布最广,全国各杏产区均有发生,不及时防治易造成大量落叶、新梢枯死,削弱树势和影响产量;真菌性穿孔病包括褐斑穿孔病、霉斑穿孔病和斑点性穿孔病,在部分地区为害较重,能引起落叶和枝梢枯死。

(1)加强栽培管理 剪除病枯枝,清除落叶、落果,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合理修剪,注意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 在果树发芽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00倍波尔多液。在5~6月间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1份、石灰4份、水240份)。

(3)避免核果类果树混栽 杏、李、桃的主要穿孔病可互相传染,加重为害。因此,栽植时要互相保持一定距离。

5.杏叶肿病

(1)药剂防治 在花芽开绽期喷洒1∶1∶100倍波尔多液,消灭初侵染来源。

(2)清洁果园,消除菌源 在病叶未产生灰白色粉状物之前,摘除病叶,剪除病枝,烧毁。

6.杏轮纹病

杏轮纹病为杏树叶片的常见病害,有时引起早期落叶。

结合防治穿孔病即可兼治。

7.杏树小叶病 杏树小叶病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杏树病害。

向病树维管束中注入1000毫克/升青霉素,病情明显缓解,过半个月后再防治1次,能基本得到控制。

8.杏果实斑点病 杏果实斑点病是甘肃省杏产区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率常达60%以上,严重时病果率高达95%~98%,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和商品价值。

发病初期在树上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3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9.杏仁蜂 杏仁蜂属膜翅目,广肩小蜂科,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寄生单纯,几乎只寄生杏仁。

(1)彻底清除园内落杏、杏核,摘尽树上干杏,集中销毁。

(2)结合秋季果园耕翻,将杏核埋入土中,能有效地防止成虫羽化出核。

(3)被害杏核因杏仁被蛀空,比正常杏核轻,在加工干果时,用水洗法淘出漂浮于水面的杏核,并予以销毁。成虫羽化始盛期(杏落花后不久),用20%杀灭菊酯5000~6000倍液喷杀成虫,效果极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