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识别特殊类型的细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肿瘤病理鉴别诊断手册》第1页(2031字)

(一)肥大细胞

来源于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多见于血管周围、粘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胞质内有异染性的嗜碱性颗粒,主要成分为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及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等。其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证实肥大细胞存在及有无脱颗粒现象,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2.肿瘤的鉴别

(1)肥大细胞瘤:可显示肥大细胞的数量不同程度增多,以此而与其他肿瘤相鉴别。

(2)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的鉴别:前者肥大细胞数量较多,后者肥大细胞数量较少。

3.肥大细胞增生性疾病的诊断如肥大细胞性白血病、肥大细胞增生症等,还可显示慢性炎症过程中肥大细胞数量的增多。

(二)嗜铬细胞

主要分布于肾上腺髓质中,胞质内含有小颗粒,具有使铬盐还原的特性,故将此类髓质细胞称为嗜铬细胞。其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鉴别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皮质肿瘤: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2)支持某些肿瘤的诊断:如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神经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节细胞性神经瘤等,可呈阳性。

(三)浆细胞、免疫母细胞

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具有合成、贮存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其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用于疾病的诊断:消化道、呼吸道及淋巴组织慢性炎症,过敏性疾病等,如鼻息肉中能显示出浆细胞增多。

(2)证实浆细胞、免疫母细胞,而与其他形态相似的细胞鉴别。

(四)胃腺细胞

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鉴别胃腺体内主细胞、壁细胞以及相应的肿瘤。

(五)潘氏细胞

位于肠腺的基底部,胞浆内含有大量的嗜酸性颗粒,HE染色被染为红色。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用于疾病的诊断,如溃疡性结肠炎、胃粘膜腺体肠上皮的化生等病变时皆可见到潘氏细胞的存在。

(六)嗜银细胞

应用:判断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相应的肿瘤。

(七)胰岛细胞

胰岛细胞内20%为α细胞,产生高血糖素及迷走神经增压素,具有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的作用;75%为β细胞,分泌胰岛素,调节体内糖代谢;5%为δ细胞,分泌促胃泌素及产生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具有维持和抑制α、β细胞的功能。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区分胰岛细胞类型及证实相应肿瘤(1)高血糖素瘤:来源于α细胞,用Grimelius硝酸银法,呈阳性。

(2)胰岛素瘤:来源于β细胞,醛复红染色后,染成深紫色。

(3)促胃泌素瘤:来源于δ细胞,瘤细胞具有嗜银性,用Hellerstrom-Hellean硝酸银法染色呈阳性。

2.判断胰岛细胞的增生 便于观察细胞的增生特点。

(八)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中,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间质,起着支持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神经膜细胞及神经节胶质细胞。其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证明由星形细胞来源的肿瘤:用胶质细胞浸镀银法可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从而证明组织来源,同时也可与脑膜瘤、垂体腺瘤、神经鞘瘤相鉴别。

(2)诊断和鉴别神经胶质瘤:用胶质纤维染色法可观察神经胶质纤维的变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