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痢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190页(2704字)

【概念】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特征。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发病前有进不洁食物病史。②典型菌痢(普通型)表现为发热、腹痛与腹泻,大便每日可达10~20次,量少而呈粘液脓血便,常伴明显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③轻型患者可仅表现为腹泻,大便呈糊状或水样便,腹痛与里急后重不明显。④重型患者,起病急骤,高热,伴呕吐,大便频繁,带脓血性便,腹痛与里急后重显着,失水及衰竭明显,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可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等。全腹压痛,左下腹为着。⑤中毒型菌痢,多发生于2~7岁儿童,突发高热,反复惊厥,意识障碍,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本型以重度毒血症、休克和中毒性脑炎为主要表现,而腹痛与腹泻不明显。临床上将此型分为休克型、脑水肿型(呼吸衰竭型)与混合型,以后者最为凶险。

2.实验室检查①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中度增高。②粪便呈粘液脓血便,量少而无粪质。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③病原学检查,有志贺菌、福氏菌、鲍氏菌及宋内菌,以福氏菌及宋内菌多见。细菌培养时应加做药物敏感试验。④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大量渗出、浅表溃疡形成,有时有假膜形成。

3.病理诊断 病变部位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为主,基本病理改变为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分泌大量粘液与渗出物,并与坏死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融合形成灰白色假膜,假膜剥脱后形成深浅不一的溃疡,溃疡一般止于粘膜下层。中毒性菌痢的肠粘膜病变轻,但大脑及脑干则有弥漫性水肿、细胞浸润及点状出血。肾上腺皮质变薄、萎缩。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胃肠道隔离。低渣、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补充水与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及对症处理。

(3)病原治疗:①抗菌药物一般使用1周左右,对重症或中毒性患者,婴儿与老年患者要适当延长;②宜选用对痢疾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③根据病情选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重型与中毒性痢疾以静脉滴注为主。

(4)中毒性菌痢的治疗:①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②抗休克治疗,积极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选用抗胆碱能药物,改善微循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③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④呼吸衰竭与脑水肿的治疗: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用脱水剂与呼吸中枢兴奋剂。⑤高热、反复惊厥的治疗: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重者可采用人工冬眠疗法。

【补液方法】

1.一般补液与对症处理①10% GS1000~2000ml,0.9% NS500~1000ml,10%氯化钾20~30ml,静脉滴注。②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200ml,静脉滴注。③腹痛者,阿托品0.5~1mg肌肉注射,或山莨菪碱(654-2)10mg肌肉注射;呕吐明显者,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

2.抗生素的应用①庆大霉素,成人每日16万~24万单位,10% GS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儿童每日3000~5000单位/kg,静脉滴注,也可分2~3次肌肉注射。②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6g,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③诺氟沙星注射液0.2g,静脉滴注,每日1~2次。④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每日1~2次。

3.抗休克治疗①补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平衡液或生理盐水1000~1500ml,静脉滴注。②重症休克伴酸中毒者5%碳酸氢钠200ml,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③改善微循环痉挛,山莨菪碱(654-2),每次10~20mg,或选用阿托品,每次1~2mg,给予静脉或肌肉注射,间隔时间随病情轻重而定,轻者30min用1次,重症10~20min用1次或更短,随病情好转,逐渐减量并延长间隔时间。④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多巴胺20~40mg,阿拉明10~20mg加入10% GS20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10~15滴,或根据血压调整滴数。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氢化可的松200~300mg,10% GS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适合于重型与中毒性菌痢患者。

5.呼吸衰竭及脑水肿的治疗①脑水肿: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静脉滴注,每6~8h用1次;②呼吸兴奋剂:可选用尼可刹米、洛贝林等,酌情使用。

6.人工冬眠 氯丙嗪与异丙嗪,首次剂量各1mg/kg,肌注或静注。30min后效果不明显时,可按2mg/kg的剂量再次给予。病情稳定后2~6h给药1次,一般5~7次后即可停药。

【注意事项】

对中毒性休克,应及早进行输液治疗。纠正感染性休克,宜快速静脉补液,在无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直至休克明显好转。在改善微循环药物的使用中,应随时观察疗效,随病情好转,逐渐减量,以保持其疗效并减少其毒性作用的出现。人工冬眠的应用应在配合物理降温的情况下进行。

急性菌痢治疗有效,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失,大便恢复正常,粪便细菌培养阴性,以及循环、呼吸衰竭的恢复。其预后多与感染的菌型、年龄、临床型别及治疗情况有关。志贺菌产生外毒素,毒血症重,并发症多;福氏菌感染易致慢性菌痢。婴儿与老年体弱者预后较差。中毒性菌痢,病情重,死亡率高。急性菌痢治疗不及时,选药不当,疗程不足易转为慢性菌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