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39页(1171字)

【药物出处】:《名医别录》

【概述】本品又名恶实、黏子、大力子。为菊科植物蒡Arctium lappa L.的成熟果实。主产于东北及浙江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药性】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清利咽喉,解毒消肿。

【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咯痰不利,咽喉肿痛。如外感风热,表热轻者,可与桑叶、菊花等同用;表热重者,则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方如银翘散;如治风热犯肺,咳痰不利,可配桔梗、浙贝母等同用;如治咽喉肿痛,则可配黄芩、黄连、射干、山豆根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皮肤痒疹,常与蝉蜕、薄荷、荆芥、葛根等配伍,方如竹叶柳蒡汤。

3.用于热毒痈肿,丹毒,痄腮,喉痹,上述病症兼有风热表证或大便秘结者尤为适宜。如治热毒痈肿,大便秘结,多配以大黄、芒硝、栀子、连翘、薄荷等;治乳痈尚未成脓,则配金银花、连翘、栀子、瓜蒌等同用,方如牛蒡子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本品多炒用,可减其苦寒及滑肠之性。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利,脾虚便溏者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果实含牛蒡苷、罗汉松酯酚、络石苷元等。种子含牛蒡苷,牛蒡酸A、B、C、D、E、F、G、H,又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成分为花生酸、硬脂酸、棕榈酸、亚油酸以及维生素 B1、生物碱等。

2.药理作用 牛蒡子水浸液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抑菌作用,提取物有抗艾滋病病毒活性;牛蒡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络石苷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明显和持久的降压作用;牛蒡苷对离体子宫、肠管、运动神经及骨骼肌均有抑制作用;还有抗肿瘤、抗诱变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习惯性便秘:用牛蒡子(捣碎)15g,开水5000ml,冲泡20分钟后代茶服用,每日3次。结果总有效率达90% 。[中医杂志,1997,(12):709]② 扁平疣:用炒牛蒡子每次3~5g,研末去皮,内服,每日3次。共治疗14例,均痊愈。[四川中医,1999,(9):32]

上一篇:蝉蜕 下一篇:蔓荆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