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37页(1924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干葛、甘葛、粉葛、葛条根。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块根。前者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后者主产于广东、广西,此外,四川、云南等地亦产。春、秋季采挖,野葛根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
【药性】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
【功效】发表解肌,透疹,解热生津,升阳止泻。
【应用】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属风寒表证者,常与桂枝、麻黄配伍,方如葛根汤;属风热表证者,常与柴胡、黄芩、石膏配伍,方如柴葛解肌汤。
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常与升麻同用,方如升麻葛根汤。
3.用于口渴。若因热病津伤所致者,多配石膏、知母、芦根等同用;若属阴津不足者,常与天花粉、麦冬、生地黄等同用,方如天花粉散。
4.用于泄泻,痢疾。如属湿热泻痢,多配黄芩、黄连同用,方如葛根芩连汤;如为中焦脾虚,清阳不升之泄泻,多配人参、白术、茯苓、木香等同用,方如七味白术散。
此外,现本品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项强、耳鸣、冠心病心绞痛以及暴发性耳聋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解表、透疹、生津宜生用;止泻多煨用。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大豆素、大豆皂、大豆素 4′,7 二葡萄糖苷、葛根素、葛根素 7 木糖苷等。还含β-谷甾醇、羽扇烯酮、尿素、廿二烷酸、廿四烷酸甘油酯、花生酸和多量淀粉。
2.药理作用 葛根有解热作用,乙醇浸剂较煎剂解热作用为强;葛根黄酮与葛根素能扩张冠状动脉,使阻力下降,冠状动脉流量增加;总黄酮还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心脏耗氧量;葛根乙醇提取物能明显对抗乌头碱或氯化钡所致的心律失常;葛根煎剂、浸剂和总黄酮都有一定降压作用。葛根是一种有效的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此作用是其降压和抗快速心率失常的机理之一。葛根煎剂及葛根素有降血糖作用;所含异黄酮类化合物有降血脂作用;葛根素还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还有益智、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冠心病:葛根素4~5mg/kg,静脉用药。观察30例,用药后心肌耗氧指数减低,对限制心肌梗塞范围有效。[中华心血管杂志,1985,(3):175]② 高血压病:每日用葛根30g,槐米15g,茺蔚子15g,煎汤500ml,早晚各服250ml。共治疗50例,结果:总有效率84% 。[湖北中医杂志,1985,(1):27]③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每次口服葛根素片(每片含50mg)2片,每日3次,2周为1疗程。治疗23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6% 。[武汉医药情报通讯,1988,4(4):6]④ 视网膜动脉阻塞:用葛根素注射液每次50mg,肌内注射,每日2次,或每次200~400mg,静脉用药,每日1次。共治疗26例(26只眼),治疗前的对数视力为2.84±1.86,视力中位数为数指,经过平均 35.4天的治疗后,对数视力达到 3.74±1.41,视力中位数为0.1,差异有显着性。[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3,3(1):19]⑤ 难治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葛根素0.4g,加入5% 的葡萄糖250ml;心先安1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2例,结果显效25例(78.13%),有效5例(15.63%),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