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133页(1357字)

【药物出处】:《本草从新》

【概述】本品又名土萆薢、过山、山地栗。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 Smilax glabra Roxh.的根茎。产于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夏、秋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晒干。

【药性】味甘、淡,性平。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应用】

1.用于梅毒。土茯苓古今常用之治疗梅毒,可单用,或配以生薏仁、金银花、防风、木通等同用;若正气虚者,可加用黄芪、生甘草等。现常用土茯苓配以金银花、甘草、忍冬藤、蒲公英同煎汤,治疗现症梅毒、隐性梅毒、晚期麻痹性痴呆、筋骨拘挛、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等。

2.用于淋浊,痢疾。治淋浊,配木通、蒲公英、萹蓄等同用;治菌痢,可配车前草、穿心莲等同用。

3.用于瘰疬瘿瘤,疮毒痈肿,湿疹,皮炎,寻常疣,银屑病。治瘰疬瘿瘤,可配黄药子、白毛藤同用;治疮疡肿毒,可配金银花、连翘等同用;治湿疹、皮癣等皮肤病,可配苦参、苍术等同用,研末后用醋调敷。

此外,土茯苓还可用于漆过敏、黄褐斑、钩端螺旋体病。现常用土茯苓治疗多种癌肿如甲状腺腺癌、消化道肿瘤、骨癌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肝肾阴虚患者慎服。土茯苓忌犯铁器,服时忌茶。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土茯苓根茎中含落新妇苷、黄杞苷、3-O-咖啡酰莽草酸、莽草酸、阿魏酸、β-谷甾醇等。

2.药理作用 土茯苓有抗癌作用;土茯苓醋酸乙酯提取物能防止肾上腺素引起的心率加快、T波倒置、室性早搏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3.临床报道 ① 银屑病:用土茯苓60g,研粗粉后包煎,日服1剂,2次分服,15剂为1个疗程。共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2% 。[黑龙江中医药,1988,(3):24]② 丹毒:用土茯苓30g,野菊花30g。上药放锅内加适量冷水浸片刻,分二煎,取药汁1茶碗,作2次服,1日服完。共治疗15例,全部治愈。其中3剂治愈者4人,5剂治愈8人,6剂治愈3人。[江苏中医杂志,1980,(3):41]③ 复发性口疮:用土茯苓40g,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连用45天。治疗50例,结果治愈3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 2-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4):67]④ 尖锐湿疣: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土茯苓100g,煎汤代水,每日1剂,20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25例,全部治愈。[中国民间疗法,2002,10(5):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