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208页(902字)

【药物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述】本品又名麻辣子藤、包公藤。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 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茎藤。前者产于广东,后者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或片,晒干。

【药性】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半身不遂,跌打瘀肿,单用或与红花、当归、乳香、没药、五加皮、杜仲、威灵仙等配伍,煎汤或浸酒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使用注意】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故体虚患者慎服。孕妇禁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丁公藤含东莨菪素、东莨菪苷、包公藤甲素和丙素,以及微量的咖啡酸及绿原酸等。

2.药理作用 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有消炎、抗菌、镇痛作用;包公藤甲素有缩瞳及降低眼压的作用,其疗效与匹罗卡品相似;丁公藤注射液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包公藤甲素能改善心脏功能。

3.临床研究 ① 肾绞痛:用丁公藤注射液(每支200mg/2ml),每次200mg,肌内注射,每日2次,一般注射2~5次可愈,对缓解疼痛有明显效果。[四川中医,1986,4(4):32]② 青光眼:用丁公藤总提取物和丁公藤碱Ⅱ(包公藤甲素)制成眼药水滴眼,共治疗159例239只青光眼。结果表明有缩小瞳孔、降低眼药和改善房水流畅系数等作用。[中华眼科杂志,1981,17(2):6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