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598页(1905字)

【药物出处】:《本草图经》

【概述】本品又名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经酒制或蒸晒而成的加工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河南温县、博爱、武陟、孟县等地产量大、质量佳。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晒干,用黄酒拌和,入蒸器中,蒸至外皮黑润,取出晒干;或将块根置蒸器中蒸8小时后,焖一夜,次日翻过再蒸4~8个小时,再焖一夜,取出晒至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再晒干。

【药性】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应用】

1.用于血虚诸证。如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中漏下,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方如四物汤;若气血两虚,伴肢软乏力,精神倦怠,面色恍白无华,则可配人参、茯苓、白术、当归、白芍同用,方如八珍汤;若血虚经少,或经行不调,可配当归、白芍、荆芥炭、山萸肉同用,方如加减四物汤;若血虚气弱,妊娠胎动不安,可与人参、川断、当归、黄芩等配用。

2.用于肝肾阴虚诸证。如肝肾阴虚之骨蒸潮热,盗汗,足膝疼痛,虚火较甚者,可与知母、黄柏等配用;若肝肾阴虚而头目昏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或潮热盗汗,虚火稍轻者,则与山萸肉、山药、丹皮等配用,方如六味地黄丸;若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头昏目眩,多与菊花、石决明、枸杞子等配用。

3.用于肾虚诸证。如肾精亏损,发育迟缓,须发早白,常与何首乌、枸杞子、龟板胶等配用;若肾虚喘促,可配炙甘草、当归同用,方如贞元饮;如肾气不足,膀胱不约,小便不禁,可与五味子、补骨脂等同用;若老年人脾肾两亏,久泻不愈,可配白术、山药同用。

4.用于心、胃、肺阴虚证。如心阴不足,心火上炎,心烦失眠,癫狂惊痫,可与黄连、麦冬、酸枣仁等配用;若胃阴不足,虚火上炎,症见头痛、牙痛,可配石膏、膝等同用,方如玉女煎;若阴虚肺燥,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咽喉干痛,可配玄参、百合、川贝母等同用。

此外,熟地黄亦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小便遗沥,或火不生土之食少便溏,多与附子、肉桂等配用,此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 ~ 15g;或入丸、散;或熬膏、浸酒。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禁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熟地黄含较少量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已分离得到益母草苷,桃叶珊瑚苷,梓醇,地黄苷A、B、C、D,美利妥双苷,地黄素A、D,地黄氯化臭蚁醛苷等。又含单萜成分如焦地黄素 A、B、C,焦地黄内酯,焦地黄呋喃,地黄苦苷元等。又含三羟基-β紫罗兰酮、二羟基-β-紫罗兰酮、野菰酸、5 羟基野菰酸,琥珀酸、5 氧脯氨酸、5 羟甲基糠酸、尿嘧啶、尿核苷等。

2.药理作用 熟地黄水煎剂可促进贫血动物红细胞、血红蛋白恢复,加快造血干细胞、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能显着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及单纯性坏死;对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大内毒素引起的肝静脉出血症,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熟地黄醚溶性物质可使小鼠外周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熟地黄乙醇提取物能抑制小鼠溶血空斑细胞减少,熟地黄乙醇提取物能抑制小鼠溶血空斑细胞。熟地黄醇提取物给小鼠灌服,对受角叉菜胶抑制的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抗体形成细胞有抑制作用;酒熟地黄及蒸熟地黄都有显着的降压作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下降;熟地黄可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使过氧化脂质降低。

3.临床报道 皮肤瘙痒症:取熟地黄300g,丹参300g,蝉蜕450g,共研细粉,每次服3g,每日3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治疗35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 。[广西中医药,1989,(6):4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