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649页(1568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麦门冬、寸冬、韭叶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块根。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时,除去须根,晒干。

【药性】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心经。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应用】

1.用于燥邪伤肺或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黏,劳嗽咯血,咽干鼻燥,肺痈。如温燥犯肺,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常配桑叶、沙参、天花粉等同用,方如沙参麦冬汤;若阴虚肺燥有热而致的鼻燥咽干,干咳少痰,咳血,咽痛音哑,常与桑叶、杏仁、阿胶等配用,方如清燥救肺汤。如阴虚劳嗽咯血,病情较轻者,配天门冬、知母、贝母等;病久而症见痰中带血或咯血者,当配生地黄、百部、白及、阿胶等同用,方如月华丸;兼有潮热骨蒸者,则加用地骨皮、青蒿、鳖甲等。若用于肺痈,常与桔梗同用。

2.用于热伤胃阴或胃阴不足所致的口燥咽干,胃脘隐痛,内热消渴,大便燥结。治热伤胃阴,口燥舌干,舌红少苔,常配沙参、玉竹、生地黄等同用;若兼纳食不佳,可配伍谷芽、扁豆等药;兼气逆呕恶者,可配半夏、粳米、甘草等药;若气阴两伤,气短懒言,汗出不止,口干作渴者,可配人参、五味子同用。若治内热消渴,常配瓜蒌根、芦根、茅根等同用;若热病津伤,肠燥便秘,常与玄参、生地黄配伍,方如增液汤。

3.用于心阴虚及温病热邪扰及心营而致的心烦不眠,舌绛而干。若治阴虚有热之心烦不眠,常与生地黄、酸枣仁等同用,方如天王补心丹;治邪扰心营,身热烦躁,舌绛而干,常配黄连、生地黄、竹叶心等同用,方如清营汤。

4.用于血分有热而致吐血、衄血,多与生地黄、大小蓟、生蒲黄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熬膏;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虚寒泄泻、湿浊中阻、风寒或寒痰咳喘者禁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块根含多种糖苷、多种甾体皂苷、黏液质、葡萄糖、β-谷甾醇及钾、钠、钙、镁、锌、铬等28种无机元素。

2.药理作用 麦冬煎剂能显着提高实验动物耐缺氧能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收缩力;有显着降血糖及一定镇静作用;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升高外周白细胞,促进抗体的生成并延长其免疫功能;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显着抑制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衰老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小儿夏季热:麦门冬15g,盐橄榄1~2枚,田蛙1只。先将田蛙洗净去肠杂,麦门冬、盐橄榄放于田蛙腹中,外以针线缝牢,加水适量炖汤服,日服1~2剂。共治40例,全部获愈。[福建中医药,1986,(1):18]② 乳头皲裂:麦冬50g,研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每隔5小时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1例,全部治愈,1个疗程治愈8例,2个疗程治愈16例,3个疗程治愈7例。[山东中医杂志,1995,14(1):3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