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叙述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耳解剖学手册》第179页(3900字)
一、总论(图11-1)
图11-1 听神经总观
第八对脑神经包括以下两条神经:
(1)耳蜗神经:粗、扁平,通常位于第八对神经的内前2/3。
(2)前庭神经:较细、圆形,通常在第八对神经的后外1/3;实际上其粗细至少要同于耳蜗神经(Aubry-Ombredamne)。长约24mm,粗4mm,在三叉神经下边。它完全是颅内神经。
二、外表起源
此神经是延髓-脑桥的外侧部分
与传统的见解相反,目前认为有二个远处的起源:①背部的,第四脑室底板为耳蜗神经纤维的起始;②腹部的,延髓的外侧隐窝为前庭神经纤维的起始处。
最近提出:
(1)第八对脑神经的两部协同产生自延髓的外侧隐窝,在延髓-脑桥沟的外侧端,面神经bis(Ⅶbis)的外方;
(2)耳蜗神经纤维位于前庭神经纤维的内下方。此二神经在该处不分开;
(3)两条神经纤维发出后马上又融合一起,呈圆柱状。
三、行程(图11-2)
图11-2 听神经走行及起始表面
1 .第八对脑神经在其较粗大的部分(15mm)穿过桥-小脑间隙;由桥-小脑角到内听道入口处,几呈横行向外方,稍斜向上前方。
第八对脑神经藏于上边的凹沟里并呈一轻度的旋转:起始部的前庭神经纤维位于耳蜗神经纤维的后上方,然后伸向其后下方。
在此二条神经纤维之间可形成明显的沟。在二神经间有一分隔面可剖成一个选择切面。其与面神经、面神经中间神经、迷路血管组成听-面根。
2.内听道的第八对脑神经在岩骨的后颅内面部。经滑行后进入骨沟内,在内听道前斜向上、前方。穿经内听道长约8mm。
挤入后上凹面沟里,面神经和面神经bis停于此处。前庭神经纤维在耳蜗纤维的后下方。
在此有面神经和面神经bis间的吻合点。
四、终止
终止于内听道底,到此散开其终末支(图11-3,11-4,11-5,11-6)。
图11-3 内听道里听神经
图11-4 内听道底:听神经在迷路中的分布
图11-5 耳蜗神经终末纤维
图11-6 耳蜗前庭核群和前神经元
1.耳蜗神经:位于内听道底的前外方,粗大、隆起并使其纤维螺旋穿过蜗轴的基底(耳蜗隐窝)螺旋筛孔。
这些纤维(约40000条):①经蜗轴小孔进入传出小管内(Rosenthal小管);②通入螺旋管全程且分布到螺旋神经节,由此再发出之细胞簇进入蜗管盘转的212圈。
这属于脊髓后根性的脊髓神经节。
耳蜗产生的螺旋神经节(Corti神经节)纤维,自螺旋板增厚部延伸到 Rosenthal传入管中。通过神经小孔进入蜗管后失去其髓膜:此部螺旋板常被描写成 Habenula小孔,大约有2500个骨小孔。分配到 Corti器的纤毛细胞处,围绕其下极竖起无细胞穿孔的盏,这种分配是依多种方式进行的。
(1)外侧细胞的神经支配:轴尖穿过Corti隧道的基底,然后螺旋走行朝向基底,在此分布到排列不同的(外螺旋纤维)十几个外细胞。传入神经元到外细胞上的约为总数的5%(据Spoendlin有3000到50000根神经纤维)。
(2)内侧细胞的神经支配:如同外侧细胞那样,包括很少的(0.5%)神经元却支配着大量的细胞(内螺旋纤维)。
很大的百分率(95%)螺旋节的神经元将直接地行向(放射纤维)内细胞。每个神经元仅终止于一个毛细胞,但是每个细胞却接受大量神经元,大约20多个。
同样,外侧毛细胞偶然是很敏感的,但不太特殊。然而,内侧毛细胞却不敏感,相反,极其特殊。
最后,Oort曾指出存在来自前庭神经节的耳蜗-前庭纤维。
2.前庭神经:位于内听道底的后外方,呈圆形。其在前庭神经节(Scarpa节)处,分成了3个干(据Havelacque):
(1)前庭上的,源出:①椭圆囊神经,最粗大;②上壶腹神经;③外壶腹神经。这些神经通过椭圆囊隐窝。
(2)后壶腹神经进入单孔(Morgani孔)。
(3)下前庭神经或球状囊神经贴紧耳蜗神经干,朝向球状隐窝。
其中每根神经都到相应的筛孔而不穿过其外淋巴间隙,因骨迷路在此粘于一起:椭圆囊神经穿过椭圆隐窝的筛孔并通到椭圆囊斑在其囊下面。球状囊神经纤维穿过椭圆隐窝的筛孔,并到达位于球状囊内面的(矢状切面)同名斑上。①后壶腹神经穿过后壶腹筛孔并分布到相应的壶腹嵴上。②上、外二壶腹神经穿过上、外壶腹筛孔,在椭圆隐窝的前方,通到相应的壶腹嵴上。
在其失去髓膜后前庭纤维止于囊斑的纤毛细胞和壶腹嵴的基底端。
五、系统化
事实上,位-听神经即为传入感觉性途径的运载工具,对此最近有些新发现,证明也是非感觉性传出途径的运载工具。
1.外周耳蜗途径(图11-7) 包括:
(1)听神经传入途径,前神经元连接毛细胞到脑桥耳蜗核,继续延伸至始于耳蜗的信息神经中枢。
图11-7 耳蜗外周传入途径
听神经细胞体位于螺旋神经节中,可分辨出(Spoendlin)两类神经节细胞:①Ⅰ型细胞(占神经元的95%)是双极的,有髓的神经元有一个很大的细胞体;②Ⅱ型细胞,较小,无髓,此神经元呈单极外观。
Ⅰ型神经元借其树突与内毛细胞发生联系,而Ⅱ型的与外毛细胞发生联系。
(2)传出途径由中枢出发,担负着调节耳蜗的功能。
此途径组成Rasmussen橄榄耳蜗束。
起源:此束包括:①直接纤维,产生于同侧上橄榄核复合体并为橄榄-耳蜗束的1/4。②交叉纤维在脑干里相互联成单独一束。
行程:橄榄耳蜗束首先获得前庭神经干。然后在内听道底,借 Oort迷路内吻合支,再连接耳蜗神经。
终止:存有两种不同的解剖类型:①行向外毛细胞的纤维显粗大,是大细胞,通过一辐射行程直接连接毛细胞。②行向内毛细胞的纤维,由内侧上橄榄核的小细胞产生,通过螺旋行路再接通毛细胞。
这种传出支配在耳蜗基底转处非常丰富。
2.外周前庭途径 包括:
(1)平衡传入途径:前庭神经元联合斑细胞和壶腹嵴到延髓-脑桥前庭核。
其细胞体位于前庭神经节内。这些双极细胞,其树突纤维来自感觉上皮,在前庭神经干中的轴突纤维进入中枢神经核。约有20000条有髓传入纤维。
(2)传出途径:组成 Petroff和 Gacek传出束,产生于前庭核群毗邻的网状结构,其纤维分布到感觉细胞中。因此,一根传出纤维可连接60根传入感觉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