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药物手册

氟尿嘧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儿科药物手册》第436页(971字)

【制剂规格】:

片剂:50mg;注射剂:125mg,250mg;软膏:0.5%,2.5%。

【药理作用】:

为抗嘧啶类药物,需经过酶转化成5-氟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而具有抗肿瘤活性。本品通过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抑制DNA的合成,对RNA的合成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引起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药动学】:

口服吸收不完全,可静脉及腔内注射。快速推注后,血浆中可达相当高的水平,但迅速清除。在脑脊液中的峰值出现于90min,在8h内可保持相当水平。胸腔或腹腔内注射,在24h内可维持相当水平。其代谢主要在肝中进行,大部由呼吸排出,只有10%~30%由尿中排出,在缓慢滴注时,其分解代谢比快速注射明显,毒性降低。T1/2为10~20min。

【适应症】:

用于消化道肿瘤、绒毛膜上皮癌、直肠癌切除后继续治疗。对肝癌、膀胱癌、皮肤癌等均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5mg/kg,分3次,餐后服。静注:每日10~12mg/kg,每日1次,连用3~5d,以后改为7.5mg/kg,隔日1次。静滴:每次12~15mg/kg,溶于5%葡萄糖溶液,于2~8h内滴完,每日1次,连续5d后,剂量减半,隔日1次,直至出现毒性反应。

【不良反应】:

可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偶见贫血。可有胃肠道反应,如口炎、黏膜炎、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偶见消化道出血。亦有色素沉着、皮肤静脉变褐色、脱发、皮炎、皮疹、荨麻疹和皮肤光敏反应。局部注射部位静脉炎,少数有小脑共济失调、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暂时改变,极个别出现心肌梗死及泪腺分泌过多。

【注意事项】:

本品不能肌注。每次治疗前及治疗中,严密检查血象,当粒细胞<2×109/L、血小板<80×109/L或出现心功能紊乱时,即停药。若突然出现腹泻、口炎、溃疡或出血,应立即停药,直至这些症状消失。对有心脏病、乙醇中毒患者,在采取输液给药的最初3个疗程期间,要连续加强对患者心脏的监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