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澳门手册

澳门填海造陆

书籍:澳门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南人民出版社《澳门手册》第7页(862字)

大约2000年以前,澳门仅有松山(东望洋山)、莲花山、西望洋山、妈阁山和炮台山等露出海面,为海上孤岛。今日的一些低平地区,全被海水覆盖。后因珠江大量泥沙沉积在这里,才使这些孤立的小岛逐渐连接起来,进而与大陆连接,形成半岛。现在澳门土地的1/3是靠人工造陆形成的。澳门自1863年(清同治二年)即开始填海造陆。1863年首次在南湾澳督府对面的海滩填海,并沿附近的海傍把南湾街扩宽。此后又填筑了北湾和浅湾,填海造地0.57平方公里。在新填的陆地上开辟了提督大路、沙梨头海边街、新马路西端及下环等地。在西湾海滩填筑了西湾街及民国大马路,工程颇具规模。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填海工程进展更为迅速。现在的新口岸、南湾、青洲、台山、马场、黑沙环、筷子基、新桥、跑场、沙梨头和下环海边等地,均为填海造陆所成。澳门半岛填海造地的面积扩展数字是:原有面积2.70平方公里,1840年2.78平方公里,1910年3.35平方公里,1920年3.38平方公里,1927年5.274平方公里,1970年5.42平方公里,1985年6.05平方公里。凼仔岛和路环岛的填海工程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凼仔岛由1910年的1.98平方公里,扩大到1985年的3.78平方公里,增长91%;路环岛由1910年的5.61平方公里,扩大到1985年的7.09平方公里,增长26.4%。为了适应澳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澳门政府批准了两项填海造陆计划。一项是北区计划,地址从北区内沙环马场海边马路至圆台仔之间的填海造陆21.9×104平方米,分两批进行。工程完成后可容纳居民两万人,总投资10亿港元,其他填海工程费3亿港元,已于1986年动工。第二项是新口岸填海造陆计划。工程位于澳凼大桥北桥头东约150米,友谊大马路以南海岸边,正对葡京酒店,填海规模达1.10平方公里。工程完成后,将兴建住宅、商业楼和公共设施,可容纳7~10万人,成为一个新市区。填海造陆对澳门增加生产、生活用地及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澳门半岛地貌 下一篇:澳门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