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澳葡对外贸易区域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南人民出版社《澳门手册》第22页(769字)
明代海上贸易是用帆船。16世纪时,葡式大帆船组成的商船队曾经煊赫一时。1592年,一艘名为“双智”号的巨型帆船从印度返国途中,在亚速尔群岛被美国人掠走。这艘大帆船载重量达1600吨,一般帆船吨位也在300~500吨之间。16世纪初,葡人依靠他们所占领的殖民据点,垄断了中西方贸易。其开辟的东西方贸易航线,澳门是其中的重要基地之一。葡人的大帆船队每年从里斯本起航,先到果阿,再经柯钦到马六甲、小巽他群岛(帝汶),到澳门,再从澳门到长崎,最后船队集中在澳门启程回国。葡国当时是一个小国,生产力水平低,处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其工业品就是葡萄酒,没有别的商品可供出口。葡大帆船队运到东方的大部分货物,如毛纺品、绯红衣料、水晶、玻璃制品、时钟和机械制品等,都不是本国产品,而是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各国的产品。他们到东方,就用这些货物换取东方的香料、黄金、丝绸、麝香、珍珠、象牙、木雕、漆器、瓷器等运回欧洲。这种转运贸易,不是基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而向东方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而主要是为了从东方取得香料、黄金以及其他特产。16世纪90年代以后,荷兰和英国先后侵入东方,抢占了葡萄牙人的一系列殖民据点,取得了东西方贸易的控制权。此后,澳门经营的转运贸易便不以欧洲作为主要出口目标,而是在亚非地区之间进行转运贸易。澳葡购买波斯和阿拉伯各国的马匹和饲料到古吉拉特和科罗曼多等国去换取印度的棉纺织品,再用印度的棉纺织品到印尼等地去换取香料,或者到东非去换取黄金、象牙,再把这些商品分销到亚非各国去。也用从欧洲运到果阿的白银和其他物产到澳门去换取生丝、绸缎和瓷器,运往长崎去换取白银,再用换来的白银换取中国的特产转贩亚洲其他地区。这种贩运各地区的特产以谋取高额利润的贸易,具有侵占性、欺诈性和掠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