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会计师实用全书

我国会计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会计师实用全书》第13页(641字)

会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我国,会计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由于当时出现剩余产品,于是出现了结绳记事,刻契记事的记录行为;西周、出现“会计”一词,在会计实务上有了简单的会计报告文件,即“日成”“月要”“岁会”,分别相当于旬报,月报和年报,唐宋时期出现了“簿书”,成为我国会计报表的雏形,并创造了“四注结算法”“四注清册”,将我国会计的发展推到了当时世界会计的发展前列,明末清初,又设计了更为完善的会计核算方法——“门帐”和“四脚帐”,初步运用了复式记帐原理,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会计的发展也很迅速,五十年代,为了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建立了分行业、分所有制的财务会计制度指导各级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在会计实践中,还产生了“增减记帐法”和“收付记帐法”等复式记帐方法,这些对推动当时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即在总结我国传统会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际惯例,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新的会计核算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在《会计法》的统驭下,在《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制定大的行业会计制度,以指导各企业的会计工作。并逐渐发展到取消行业会计制度,而在两则的指导下,建立企业会计制度,据以进行会计工作。

上一篇:会计任务 下一篇:会计师实用全书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