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香港手册》第29页(1315字)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共南方局领导的驻港机构。1937年“七七事变”后,香港成为中国对外联系的主要渠道。为了加强对外宣传并争取国际社会对八路军、新四军的物资援助,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周恩来通过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转告香港总督: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日,得到海外华侨的热爱和支持,纷纷捐助钱物,有大批药品、汽车等物资在香港无人接收,所以,八路军、新四军要派人前去管理。中共还表示,我们不公开挂牌,不会影响港英当局的中立地位。英国方面接受了这一请求。1938年1月,中共派廖承志、潘汉年为代表,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8号二楼设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其工作人员除交通和机要人员外,均来自香港和广州的中共组织,办事处受中共南方局的直接领导。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为八路军、新四军募集捐款和物资。当时,海外华侨和香港人士大多尽量避免与中共联系,所以,银行不愿接收赠给八路军、新四军的款项。办事处通过廖承志的表亲、香港华比银行买办邓文田、邓文钊兄弟,把华比银行和大英银行作为接收汇款的地点。“保盟”筹集的救援物资,大多由办事处设法转送。邓氏兄弟的崇德堂进出口庄是办事处的接收和转运物资的联络站。1939年10月,办事处将收到南美华侨捐赠的大批西药及东南亚华侨捐赠的20辆卡车和两辆轿车转交给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后来,东江游击队派人在香港开办运输公司,把办事处接收的大批捐献物资秘密运到惠阳游击区,然后再转运他处。在联络海外华侨方面,办事处向他们传播有关延安和八路军、新四军的信息,并协助多批华侨回国服务团回乡效力。积极支持1938年底到1939年初相继成立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1939年10月,由17名新加坡青年司机和5名香港司机组成的华侨回国服务团,由办事处安排前往桂林。办事处积极开展对海外华侨、国际友人和香港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进行抗日宣传,筹办《华商报》,出版《华侨通讯》等,团结他们进行支援中国的抗日斗争。协助和支持广东地方党组织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协同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营救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办事处的工作方式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938年,港英当局对中国抗战抱同情态度,办事处工作多以公开方式进行。为了不影响英国政府的中立政策,办事处挂粤华公司的牌号,对外称经营茶叶批发生意。廖承志和潘汉年经常会见各方人士,有时还参加一些集会。日军进扰华南以后,港英当局鉴于日军压境,遂公布紧急法令,禁止集会、游行和进步性的组织活动,对中文报纸、布告和小册子实行检查制度。1939年春,随着香港抗日浪潮的高涨,引起日方强烈不满。港英政府迫于压力,也为了安抚日本,对香港6个抗日团体采取行动,进行突击搜查,办事处也遭到检查,工作人员被逮捕关押。形势已不适宜公开活动,办事处撤销了粤华公司,不再设立固定的办公地点,活动改为零散、隐蔽的方式。先后派往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有连贯、梁上苑、潘柱、罗雁子(罗理实)、张淑芳、冯劲持、杜埃、余明、李默农、张唯一、杨琳、熊志华等。1941年,日军攻占香港。1942年1月,办事处撤出香港。驻港办事处,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