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42页(2138字)

建国以来,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问题,有三次大的讨论。一次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巨大胜利以后;另一次是1962年在总结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再一次是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的形势下展开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最近这一次讨论问题的深度、广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方面,都比以前深入。争论较多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范围 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包括现金流通和非现金结算两个领域,货币流通规律在这两个领域里都发生作用。现金量和银行存款量之和,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货币量,并且两者之间可以转化:现金存入银行即可变成存款,存款又可提取现金(黄达:《银行信贷原则和货币流通》,《经济研究》1962年第9期)。另一种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只包括现金流通,不包括非现金结算,所谓货币流通只是指市场的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也只在现金流通范围起作用(林继肯:《论货币流通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作用》,《经济研究》1963年第2期)。再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货币流通是统一的,但由于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经济联系和产品运动的特点不同,所以,不同领域中的货币流通又有区别。可分为全民所有制内部的货币流通和国家同集体、个人之间的货币流通。后者是国内市场领域内的货币流通,在全民所有制内部,货币流通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林基鑫、王庆彬、刘鸿儒:《有计划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的几个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问题》,中国财经出版社,1964年)。

②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确定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根据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基本原理,来确定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有以下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分子项只应包括商品性的支付,即包括长期的、起本质作用的因素,而不应列入一切现金支付。一切非商品性支付所占用的货币,最终要受价格总额所决定。它们不能成为单独决定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因素,因而不应列入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分子项(周骏:《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规律的作用问题》,《江汉学报》1962年第7期)。另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把货币充作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各种周转都列入公式分子项。因为,引起货币支付也并不全然是实现商品消费,也有一部分是支付各种劳务费用和义务缴纳(如缴工会费)等,这表明有一部分货币依然是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转。因此,这一部分货币是不能不计算在货币必要量之中(赵自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问题》,《江汉学报》1963年第9期)。再一种意见认为,公式分子项应该包括哪些因素,是由确定货币需要量的目的决定的,结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经济情况,公式应该包括社会商品零售额、农副产品采购额、劳务供应、储蓄增减额、居民纳税等因素(林继肯:《论货币需要量及其确定方法》,《江汉学报》1963年第11期)。

③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 50年代,王庆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用市场货币流通量同社会商品零售额对比的方法,即所谓“经验数据”(1:8),衡量货币流通状况是否正常。多年来运用这种方法衡量货币流通状况,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经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这种方法已不能准确反映货币流通状况。为此,理论界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衡量方法:一种意见认为,“经验数据”仍然是我们衡量货币流通量的基本方法,但“经验数据”需要调整,要随着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成分的重大变化而调整,等到新的经济体制、结构、成分等稳定和相对合理之后,新的正常比例数据就会形成,就会稳定在一个新的水平上(刁守研:《比例数据所代表的经济水平与实际经济情况为什么不一致》,《财贸经济》1981年第6期)。另一种意见认为,衡量货币流通是否正常的主要标志是各地的物价指数,从币值是否稳定来观察。物价稳定就是币值稳定,是货币工作追索的目标,也是货币流通量是否适度的标志(蒋世绩:《货币流通的三个问题》,《学术论坛》1984年第1期)。再一种意见认为,把社会商品购买力与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平衡状况,以及物价变动情况这两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货币流通状况就比较完整了。社会商品购买力与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平衡状况是从量的方面衡量货币流通量是否正常的标志;物价总水平的状况是从币值变动方面衡量货币流通是否正常的标志。因此,要运用上述两项指标分析,才可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易宏仁:《关于衡量货币流通是否正常的标志的探讨》,《财贸经济》1983年第10期)。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需要对货币流通量作出定量分析,因此,就要确定一个多层次的货币结构和建立一个考核或预测货币流通的指标体系,对货币流通量作出定量分析(马裕康:《如何对货币流通量作出定量分析》,《财贸经济》1983年第10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