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88页(2249字)

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介绍和研究,最早可能要追溯到明末清初对《古兰经》的翻译。其后,在1890年,安礼将13世纪埃及大人蒲绥里要《天方诗经》译成中文,在前言中,从宗教角度对该诗进行了解释。20世纪初,出现了多种《一千零一夜》的节译本。这些译本在前言中对作品作了一定的介绍和分析。郑振译于1926年编辑出版的《文学大纲》,对中世纪阿拉伯文学作了简要的但却是比较系统的介绍。1931年,冰心以优美的文笔译出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先知》,并对作家、作品作了介绍。总之,解放前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研究尚未形成独立学科。所作研究多是在译本前言中对作家、作品进行介绍。这种状况基本延续到解放后,如纳训译《一千零一夜》(三卷本)、林兴华译《卡里莱和笛木乃》及《现代阿拉伯小说集》、《阿拉伯诗歌选》等都采用这种方式。自然,在解放后,随着翻译作品的增多,阿拉伯国家的近、现代作家和文学状况逐渐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和熟悉。对阿拉伯文学进行研究的专门论着也渐有撰述。马坚发表于1956年的《〈天方夜谭〉简介》一文,对该书成书过程、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就是当时的一篇独立研究文章。此外,还从俄、英等文字译出了一些研究阿拉伯文学的文章和资料。

近几年,阿拉伯文学研究工作有了较大开展。其表现为:一、研究队伍有了扩大。不仅充实和加强了专业研究队伍,在不少高等院校中培养阿拉伯文学的研究者,而且在社会上还涌现了不少阿拉伯文学的业余爱好者和研究者。这支队伍以直接用阿拉伯文从事研究的人员为主。二、初步取得可喜的成果,研究领域也在逐渐扩大。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等工具书中、在各类外国文学史着作中,对阿拉伯文学都有了一定份量的论述。发表的论文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加,如对《一千零一夜》研究的文章就有十余篇。对有价值的阿拉伯古典文学,如悬诗、古兰经文学、《卡里莱和笛木乃》、麦阿里的诗歌等,都有一定论述。对现、当代作家,如邵基、台木尔、纪伯伦、努埃曼、马哈福兹等及其作品,也从不同角度写出一批研究文章,并有一定广度和深度。对诸如埃及、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当代文学概况也作了一定的资料性介绍。三、阿拉伯文学作品的出版数量显着增多,如《一千零一夜》已出全译本,埃及当代着名作家马哈福兹的作品中译本陆续问世,还出版了《阿拉伯文学简史》、《埃及现代文学史》等资料性书籍。这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四、研究阿拉伯文学的学术活动有所开展。1983年10月召开了全国首次阿拉伯文学讨论会,收到论文28篇。不久将召开第二次阿拉伯文学讨论会并成立全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我国阿拉伯文学研究者还出席了埃及、突尼斯等国召开的有关文学讨论会和学术会议。

研究中初步涉及的问题:阿拉伯近代文学的特点——文学复兴。阿拉伯国家被奥斯曼帝国统治400年,它在近代经历了一个民族文化、文学复兴的阶段,这是它不同于其它东方国家的一个显着特点;在近、现代文学分期上,由于不同国家情况不同,不能用固定标准去硬套,既要注意阿拉伯文学的共同性、又应看到它的差异性,特别要重视这些国家发扬本国文化、文学的愿望;阿拉伯古典文学中有成就的作家、诗人一般都具有自由思想和叛逆精神,而不是受宗教的束缚。此外,还涉及到对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衰沉时期文学的评价,阿拉伯现代文学中有无无产阶级文学,阿拉伯诗歌文学和非诗歌文学的比较,从文学角度探讨《古兰经》产生的条件,对马哈福兹、台木尔等作家、作品的某些不同评价等问题。

我国阿拉伯文学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研究文章多数还是介绍性的且数量不多,有待进一步深入。对埃及等国文学的介绍、研究较多,对马格里布(西部阿拉伯国家)文学重视不够。阿拉伯国家众多,各个时代的文学都很丰富,对阿拉伯文学的研究工作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也很有发展前途。只要进一步组织力量,培养人材,它将会成为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马坚:《〈天方夜谭〉简介》,《译文》1956年11月。

卢永茂:《简论〈一千零一夜〉》,《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6期。

刘守华:《〈一千零一夜〉与中国民间故事》,《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第10期。

伊宏:《〈一千零一夜〉与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集刊》1984年第9辑。

郅溥浩:《阿拉伯散文文学的瑰宝》,《外国文学研究集刊》1984年第9辑。

陆孝修、王复:《阿拉伯古诗中的珍品悬诗》,《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1期。

李琛:《试论艾哈迈德·邵基的诗剧创作》,《外国文学研究集刊》1982年第6辑。

程静芬:《浅论努埃曼文学创作的风格特色》,《外国文学研究集刊》1984年第9辑。

《阿拉伯文学讨论会在京举行》,《外国文学学会通讯》1985年第8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