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史的讨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17页(2586字)

1.渤海国的政权性质 关于这个问题,总的来讲没有原则分歧,一致认为渤海国是我国唐代东北地区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王朝有非常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但理解上却存在一些差异。有的认为,对唐中央来说,渤海国是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政府(王成国:《唐代渤海国官制概述》,《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5期)。有的认为,它是“隶属于唐的区域性民族政权”(《国内渤海史研究近况介绍》,《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5期)。有的认为,它是唐代中国的“地方封建政权”(同上)。有的认为,它是靺鞨人建立的地方政权(姜守鹏:《渤海隶属于唐朝》,《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4期)等。

2.渤海国的社会性质 有四种主要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渤海国的建立,乃是肃慎——靺鞨社会发展的继续,至隋唐时的靺鞨,原始社会进一步解体,阶级分化迅速发展(陈显昌:《肃慎的发展和渤海国的建立》,《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4期)。第二种看法认为,渤海社会已有贵族、家长(或族长)、奴婢、部曲,而大量奴婢和部曲的存在,是早期封建社会重要特征之一(孙秀仁、干志耿:《论渤海族的形成与归向》,《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4期)。第三种看法认为,渤海社会性质前后期有很大的变化,其早期是种族奴隶制,并保留着浓厚的氏族公社残余。到宣王大仁秀改革后,进入封建社会,但仍保留着某些氏族公社及种族奴隶制的残余(张博泉、程妮娜:《论渤海国的社会性质》,《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5期)。第四种看法认为,渤海社会总趋势是向封建社会过渡(庄严:《渤海国社会性质浅议》,《北方论丛》1983年第2期)。

3.渤海的族属 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渤海族属于靺鞨人。另一种看法认为它族属于高丽人。学术界多数学者持第一种看法。他们指出,考古、金石、民族语言和音韵等中外资料都证明渤海族属于靺鞨,而不是高丽,并论证了高丽说的论据不可靠,结论不足信。

4.渤海的族系 有些人认为渤海族包括肃慎、挹娄和勿吉一系。有的认为上述看法不全面,还应包括貊在内(孙进已、艾生武、庄严:《渤海的族源》,《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5期)。有的则认为,渤海有两个族系:其一是肃慎族系,其中包括靺鞨诸部;其二是貊族系,包括貊、夫余、沃沮和高句丽各族,在渤海新族形成过程中,两族系人均以接受汉文化为融合纽带(孙秀仁、干志耿:《论渤海族的形成与归向》,《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4期)。

5.渤海的文字。过去的流行看法认为出土渤海陶瓦上的“殊异字”,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渤海造字。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渤海始终没有创制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有的还指出大部分“殊异字”是工匠的形似误写或当时汉字的别体字(李强:《论渤海文字》,《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5期)。

6.渤海率宾府治所的所在地。传统看法人为治所在双城子。近年来一些学者经过实地考查和文献研究,认为上述看法无确凿证据,率宾府故址在黑江省东宁县大城子。

【参考文献】:

一、专着:

陈寅恪:《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贺昌群:《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

汪籛:《汪籛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谷霁光:《府兵制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胡如雷:《李世民传》,中华书局,1984年。

杨廷福:《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中国史稿》编写组:《中国史稿》第四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

唐长孺主编:《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

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一辑,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

付璇琮:《唐代人丛考》,中华书局,1981年。

中国唐史研究会编:《唐史研究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二、论文:

邓广铭:《唐代租庸调法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4期。

唐长孺:《关于武则天统治末年的浮逃户》,《历史研究》1961年第6期。

王永兴:《敦煌唐代差科簿考释》,《历史研究》1957年第12期。

孙达入:《对唐至五代租佃契约经济内容的分析》,《历史研究》1962年第6期。

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农民战争及其纲领口号的发展》,《历史研究》1959年第4期。

宁可:《唐代宗初年的江南农民起义》,《历史研究》1961年第3期。

张国刚:《唐代藩镇类型及其动乱特点》,《历史研究》1983年第4期。

向达:《南诏史略论》,《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

上一篇:对唐太宗的评价 下一篇:宋代经济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