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价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34页(1897字)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清代各方面人物的研究与评价,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出版了七、八本人物专着,论列了几百个人物。不少论着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采用阶段论、方面论和综合论等方法,克服简单化和片面性等不良倾向,对清代人物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阎崇年的《努尔哈赤传》和孙文良、李治亭的《清太宗全传》分别对这两位清朝的开国君主的功过是非作了认真研究,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对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皇帝和摄政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以及郑成功、施琅、傅山等重要人物的研究也有所突破。争议较多的,依然是雍正帝,而“夺嫡”问题则始终是焦点。有的人认为,他的夺嫡是确凿有据的;所谓夺嫡,就是宫廷政变。有的人还通过对允禵所处的地位、玄烨建嗣的变化、圣祖实录的纂修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康熙事实上已把允禵视为皇位的继承人,而雍正上台则是矫诏夺位(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清史论丛》第四辑》。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康熙生前对胤禛相当宠爱,委以重任,因而雍正登极并非夺位(冯尔康:《康熙朝的储位之争和胤祯的胜利》,《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对于雍正执政期间的政绩,则看法一致,大家都认为雍正帝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着名君主。

争论颇多的,还有洪承畴、尚可喜、范文程和柳敬亭等人。有的人认为,“洪承畴和尚可喜都是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叛变者,又充当民族侵略征服的前卒和刽子手,追剿、消灭农民起义军,扑灭各种反抗侵略的势力,尚可喜还是攻陷广州城后嗜血屠杀,纵军掳掠,是所谓‘广东放赏’的主犯”(薛虹:《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坚持民族原则问题》,《史学集刊》1984年第4期)。有的人则认为洪承畴“投身到统一全国的历史洪流中去,并作出一定的历史贡献,应该充分肯定”(李鸿彬:《试论洪承畴在清初统一过程中的作用》,《史学集刊》1984年第3期)。有的人认为尚可喜是“清初发展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为缔造多民族的国家政权——清王朝,为发展和密切满汉民族关系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对范文程的评价也存在尖锐分歧,有的人认为范文程归清后的主要功绩,是对促进统一、恢复生产、革新吏治、安定民生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林明:《简论范文程》,张家哲:《究竟如何评价范文程》,分别载于《上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2、8期)。有的人则针锋相对,认为范文程是汉奸和刽子手(常建华:《也谈对范文程的评价——与张家哲同志商榷》,《上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8期)。何龄修同陈汝衡围绕着名评话表演艺术家柳敬亭的生年及其活动,展开了有益的争论(何龄修:《关于柳敬亭的生年及其他——与陈汝衡先生商榷》,《清史论丛》第三辑;陈汝衡:《试论柳敬亭的生年问题》,《清史论丛》第六辑)。

【参考文献】:

李洵:《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56年。

王钟翰:《清史杂考》,人民出版社,1957年。

郑天挺:《清史简述》,中华书局,1980年。

戴逸:《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80年。

辽宁《清史简编》编写组:《清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年。

何龄修等:《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周远廉:《清朝开国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

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年。

郭蕴静:《清代经济史简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孙文良、李治亭:《清太宗全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王思治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一卷,中华书局,1984年。

何龄修、张捷夫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二卷,中华书局,1985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