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53页(1059字)

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政策,解放前各少数民族不能自由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组织了大规模的语言调查。1950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后,派人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分赴西北、西南、中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语言进行调查,随后又派出语言调查组到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的部分民族地区进行工作。1955年中国科学院、中央民族学院与内蒙古、新疆的有关民族语文机构联合组成蒙古语族语言和方言调查队、新疆民族语言和方言调查队,分别对内蒙、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区的各民族语言进行调查;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组成苗语调查组分别对云南、贵州、广西的苗语进行调查,为以后大规模的普查做了很好的准备。195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提出在两三年内对全国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普查的规划。根据这次会议的决定,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以及地方民族语文机构、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共同组织了700多人的7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对全国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普查。经过调查,搜集了大量珍贵的语言资料,就一些语言的系属问题和方言划分问题提出了意见,对各个语言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也了解了有些民族内部使用几种语言的情况,为帮助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6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组成西藏少数民族考察队,对分布在喜拉雅山南麓的门巴、珞巴、僜人的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调查;1979年,对西藏高原阿里地区的藏语进行调查,填补了50年代普查时留下的空白。1982年有关单位共同组织中国朝鲜语调查队,对我国境内朝鲜语的5个方言进行了全面普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语言室壮侗语组普查了云南省的傣语方言,搜集了系统的语言资料。1978-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对四川、甘肃、云南、西藏交界地区的六江流域的民族语言进行系统调查,在这一地区发现了过去鲜为人知的一些新语种。

【参考文献】:

傅懋勣:《三十五年来民族语文科研工作的发展》,《民族研究动态》1984年第3期。

王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情况》,《民族语文研究文集》1982年。

孙宏开:《藏缅语言研究概况》,《民族研究动态》1984年第3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