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62页(2768字)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国内外很早就有人对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学、经济、民俗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蒙古学。我国是蒙古族的发祥地,是世界上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蒙古学早在清初就开始了研究。在世界蒙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蒙古学的研究工作;在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国科学工作者不断开拓研究领域,使蒙古学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953年9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指示要加强民族语文工作,召开了第一次蒙古语文工作会议,成立了蒙古语文研究会。1954年-1956年,在内蒙古有关单位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先后两次组织了全国范围的蒙古语族语言和方言普查,为蒙古语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1955年12月,在全国第一次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上,蒙古语族语言和方言调查报告受到高度评价。1957年7月,在乌兰巴托举行的中苏蒙三国蒙文正字法科学讨论会上,我国专家向大会提交的关于蒙古语普查工作的报告受到苏蒙语言学家的欢迎,对有关国家的蒙古语文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根据党中央指示,1956年开展了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蒙古史研究工作随之出现了一个高潮。1956-1958年,由中央统一部署,组织了大规模的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及时抢救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一部《蒙古族简史》(初稿)。同时,开始了关于蒙古族族源问题、历史分期问题、游牧封建所有制关系问题及一些历史事件、人物的研究和讨论。1959年9月,第一届国际蒙古学家大会在乌兰巴托召开,我国学者翁独健、秋浦、额尔敦陶克陶、清格尔泰参加了会议。1962年6月,在呼和浩特召开了成吉思汗诞生800周年纪念蒙古史学术讨论会,史学界前辈范文澜、邵循正、翁独健、马长寿等出席并发表了讲话。会上,就成吉思汗评价、蒙古族族源和蒙古族曾否经过奴隶制社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这一期间,我国蒙古语言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内蒙古大学对蒙古语主要方言土语地区又一次进行了语言调查,编写出《现代蒙古语》(上、下册),填补了我国高等院校蒙古语专业现代蒙古语课自的教材的空白,出版了我国编写的《蒙汉辞典》和《汉蒙辞典》等语文工具书,开展了关于划分我国蒙古语方言问题,关于选择基础方言标准音问题,关于借词和外国人名、地名的写法问题的讨论。

继50年代搜集整理英雄史民间故事、民歌、近代小说之后,60年代开始了对一些着名史诗(如《格斯尔传》、《江格尔》)、近代小说(如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一层楼》和《泣红亭》等)的汉译和评介,编写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史》,进行了关于文艺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等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学术界对发扬文艺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的重要意义取得了一致认识。

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我国蒙古学在文物考古、历史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蒙文文献的搜集硕果累累,发现了一批珍贵的蒙文抄本,如《成吉思汗传记》,《阿拉坦汗传》、《蒙古世系谱》、《蒙古喇嘛教史》、《格斯尔传》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搜集到的蒙文文献达1000余种,3000多册(函)。

在此同时,北京、南京、呼和浩特、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地的社会科学部门和高等院校,陆续建立起蒙古学研究的专门机构,有关蒙古族语言、历史、文学、艺术、考古等的学术团体也相继成立,同时创办了几种刊物,发表了大约300多篇论文和若干专着。

“文化大革命”中,蒙古学研究工作遭到了严重破坏,学术活动几乎完全停顿,蒙古学工作者在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完成了重要的蒙古史资料《元史》的校点。也有不少人努力排除“左”的思想的影响,坚持蒙古学研究,尽管他们的成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发表,但为后来的蒙古学研究的发展,做了有益的积累。

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我国蒙古学研究得到了恢复和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一派兴旺景象。除加强原有的研究机构外,还新建了一些机构,研究人员大量增加。目前,全国各地与蒙古学有关的研究所、室已达30余处,专业人员300多人,其中副教授以上研究人员有70余人,还涌现出许多业余研究人员。自1978年以来,招收和培养了近百名研究生,保障了蒙古学研究后继有人。在此期间,除民族学、民族史、民族语言、民族古文字、民间文学等全国性学会进行蒙古学研究外,还相继成立了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中国蒙古史学会、内蒙古文学学会等全国和地方性蒙古学学术团体,学术活动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和活跃。

近几年来,蒙古学的研究领域迅速扩大,研究编问题不断深入,除语言、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学科和专题以外,还开展了对蒙古族哲学和社会思想史、军事思想史、宗教史、地方志、蒙文文献、蒙医蒙药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反映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动态的蒙古学情报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几年来,蒙古学刊物的种类和发行量逐年增多,许多专着陆续出版。自1979年以来,每年发表的论文都在300篇以上,超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总和。不少论着在国内外蒙古学界得到好评,引起较大反响。蒙文论着和译着有了可喜的发展,先后出版了各种专着、译着、文献、论文集数十种。

【参考文献】:

中国蒙古史学会编:《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中国史学会《中国历史学年鉴》编辑部编:《中国历史学年鉴》,人民出版社,1983年。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研究室编:《现代蒙古语》(上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年。

内蒙古大学中文系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0年。

额尔登泰、乌云达赍:《蒙古秘史校刊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韩儒林:《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