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98页(3464字)

在北京地区的哲学社会科学界中,队伍最大、能力最强、成果最多的是高等学校的教学及科研人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5年底,仅文科院、校、系(部)出版的论着、教材、调查报告、工具书、译着等约3800多种,还有大量论文。

哲学 1986年上半年,市高等教育局组织了全市高等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选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有26部着作列为上乘。在哲学方面有多项,如北京大学黄楠森主编的《〈哲学笔记〉注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全面、系统、准确地解释了列宁的《哲学笔记》,填补了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出版后受到哲学界的普遍重视。北京大学孙小礼编写的《自然辩证法讲义》,是我国第一本把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而不是作为一本原着加以系统阐述的教材。作者结合20世纪自然科学的许多新发展,从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以及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辩证内容方面论证了自然辩证法这一学科所涉及的广泛内容,是一部优秀的学术着作,获得广泛好评。中国人民大学罗国杰主编的《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2年)是建国以来我国出版的第一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系列重要基本理论问题作了创造性研究,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社会物质生活与伦理道德的辩证关系,共产主义道德的规范,人生观与道德理想,道德教育,爱情、婚姻和家庭中的道德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肖前等编写的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1年)被哲学界认为是现有马克思主义原理着作较好的一套,对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对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一些代表性的观点作了批判性分析和评论。

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学 比较重要的着作有:裘锡奎的《战国货币考》它包括12篇独立短文,于1978年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第2期上。这篇着作考释了一些为前人所错释的战国货币文字,获北京大学首届(1986年)科学研究论文奖。中央民族学院佟锦华等人集体撰写的《藏族文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是我国第一部藏族文学史,初步探讨了藏族文学的特点和它的历史发展轨迹,为藏族文学的深入研究起了开拓作用。

北京语言学院王还等7人编写的工具书《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常用字和常用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年)是原教育部文科科研规划项目,1985年7月通过国家教委主持的专家鉴定。《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采用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在现代汉语词频统计与分析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对现代汉语词汇的频率,使用度、汉字的构词张力进行调查研究和定量分析,为语文教学与语言研究、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文字改革等提供了重要资料。陈贻焮的《杜甫评传》上卷于198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后,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该书从宏观角度论述了杜甫与时代的关系,评介了人前半生的思想发展历程,再现了诗人复杂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并在分析杜诗艺术的基础上,探讨有关的诗歌创作理论,获北京大学首届(1986年)科学研究着作一等奖。

外国语言 近年来也出版了一些有价值的着作,如北京外国语学院集体编写的《阿拉伯语课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套系统的阿拉伯语教材。

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英词典》,被中外学术界、翻译界认为是世界同类词典中最好的一部。它收入了大量反映50年代直至1978年底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新词语及原有词语的新义,有重点地选收了万余条较为常见的科技词语,突破了当时已出版的所有现代汉语、汉外词典的收词范围。

史学 自1978年以来取得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其中中央民族学院郭毅生的《太平天国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戴逸主编的两卷本《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80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赞扬,它们的特点是史料翔实,史论交融,论断精辟。北京大学马克垚的《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是一部国内比较系统、深入探讨西欧封建经济的专着。作者对西欧的土地所有制、庄园、农奴、农村公社等封建经济形态作了重新考察,得出不少新的论断。同时还剖析了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和苏联学者对封建制度的研究,综合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揭示了他们的研究立论失之偏颇或不尽科学甚至谬误之处。北京师范学院齐世荣撰写的论文《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交1985年在联邦德国举行的第16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后,受到了各国与会者的热烈赞扬。这篇论文是战后40年国内外第一篇全面、详尽论述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文章,它以世界史与中国史相结合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为世界人民战胜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对战后国际史坛上出现的一些错误观点与倾向,以严正史实,正面立论,层层深入有力地加以批驳。

经济学 优秀的科研成果很多。如中国人民大学黄达、陈共的《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是一本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专着,对社会主义货币、资金、财政、金融以及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正确地处理理论论述同现行政策、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概括,揭示其规律性。北京大学赵靖主编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华书局,1982年)是一部系统反映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巨着。作者把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史,加以论述。这本书对于了解中国近代政治史、近代经济史和中国革命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北京大学胡代光、厉以宁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商务印书馆,1982年),对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新古典综合派、剑桥学派、货币主义、新制度主义、瑞典学派、彼特理论、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等,从学说渊源、代表人物、理论特点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作了比较详尽而有独到见解的评论,特别是阐明了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应如何正确对待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的《十评萨缪尔森〈经济学〉系列文章》,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体系,是我国评价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较为完整、系统的一组文章。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工业企业管理教研室编写的《中国工业企业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反映了我国工业企业传统管理思想和成熟经验,并适当地吸取了西方工业企业管理学有益的成果,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管理的专着。中国人民大学刘再兴、杨树珍的论文《京津唐地区工业结构与布局问题综合研究》(内部印行)和北京大学江美球的《加速开发秦皇岛,建设首都新门户》(《城市问题》1985年第9辑),都是作者根据实地调查,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具有一定理论和决策参考价值。

其他学科 中央民族学院等集体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人民出版社,1981年)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综合性大型着作,介绍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社会制度、语言系属、宗教信仰以及解放后在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所出现的新面貌,兼有知识性读物及工具书的特点,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好评。

北京师范大学黄济的《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考察了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确定了教育哲学的对象和方法以及教育的社会职能、人的发展与教育、教育目的论、知识论和教学、道德论和道德教育、美学和美育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总结性地论述了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的关系以及历史经验教训,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着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