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语言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625页(2193字)

关于古代文学研究成果,文化革命前曾出版有:任访秋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56年)、李嘉言的《古初探》(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孙作云的《〈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等,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李嘉言提出了“七言诗起源于楚辞”的观点,在七言诗的起源上自成一说。近年来古代文学工作者侧重于唐诗与古典小说的研究。

唐诗研究 在河南唐诗研究一直受到重视。1956年,李嘉言提出了《改编全唐诗草案》,并发表了《全唐诗校生法》等论文,受到学术界注意。1960年,中华书局委托李嘉言、高文等负责成立全唐诗修订组,承担整理全唐诗的任务,曾陆续编出《全唐诗首句索引》等。“文化革命”后河南大学为加强全唐诗的整理工作,于1980年成立了唐诗研究室。几年来,该室已完成的主要成果有:《全唐诗简编》、《全唐诗重出作品校订资料》、《唐诗作家基本资料》、《十种唐诗选本索引》等。唐诗研究成果还有:万曼的《白居易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和《唐集叙录》(中华书局,1980年)也曾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前者是我国现代学者第一部系统评介白居易生平及创作的专着,后者对108家唐人诗文集分别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和考述。河南一些报刊也发表了不少有关唐诗的论述。如华钟彦的《论唐诗的继承与发展》(《河南师大学报》1983年第5期),认为要继承与发展唐诗的传统,必须重视唐诗吟咏法的研究。刘宝和的《律诗不完成于沈宋》(《中州学刊》1984年第3期),对传统的关于律诗至沈佺期、宋之问方始完成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在沈宋之前,律诗已完成于杨炯骆宾王、杜审言和李峤。此外,如葛培岭的《初唐边塞诗的郁愤特色》(《中州学刊》1984年第6期)、华锋的《中唐边塞诗简论》(《中州学刊》1984年第3期)、张清华的《论王维的边塞诗》(《中州学刊》1984年第8期)等,对唐代不同时期的边塞诗人及边塞诗的特色进行了研究。

古典小说研究 清代李绿园的章回小说《歧路灯》的研究在河南文学界曾受到广泛的注意。这部小说经栾星校注,于1980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后,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很大兴趣,河南文学界曾几次召开较大规模的学术讨论会,对这部小说的思想倾向、艺术特色及社会价值进行了讨论;并出版了栾星编的《〈歧路灯〉研究资料》(中州书画社,1982年)、《〈歧路灯〉论丛》一、二集(中州书画社,1982、1984年)等。河南文学界对《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发表有较多的文章,1984年4月全国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在洛阳召开,并成立了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曾出版有《〈三国演义〉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

近现代文学 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中,任访秋的《中国近代作家论》(1984年)汇集了对龚自珍、黄遵宪、严复、康有为以至胡适、钱玄同等18位近代作家的评论,揭示出他们的思想渊源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当代河南作家与作品研究 近年来河南文学界对省内外河南籍作家和作品的研究投入了较多的力量,发表相当多的论着,涉及的人物有徐玉诺、曹靖华、冯沅君、姚雪垠、师陀、于黑丁、苏金伞、李季、魏巍、李准、何南丁,以及一大批在新时期中涌现出来的中青年作家如张一弓、叶文玲、张宇等,已出版或准备出版的研究成果有:《徐玉诺年谱》、《徐玉诺诗选》、《曹靖华年谱简编》、《姚雪垠研究专集》、《师陀研究资料》、《李季研究资料》、《魏巍生平与创作年谱简编》、《苏金伞评传》、《河南作家评传》等。

文学创作理论的研究 近年由于河南一些中青年文学理论工作者积极应用新的文学观念进行开拓性探索,这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鲁枢元的《创作心理研究》(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年),认真吸取了国内外现代心理学中的最新成果,对文艺创作中的一些心理现象如情绪记忆、创作心境、冲动与控制等等进行了探讨。作者还对一些作家的创作心理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了分析性的调查报告。

语言学 已出版有关着作50多种,内容涉及到语言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河南方言的研究,建国初期就受到重视。50年代中期,曾对全省方言进行了一次普查,并根据各地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特点,把全省分为10个方言区,编写出10本学习普通话手册,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近年来河南语言学界陆续发表了不少有关河南方言的着述,出版有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命会编写的《河南方言资料》(1984年),崔灿的《河南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河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等。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上、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是原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高校通用教材之一;张静与张珩合着的《古今汉语比较语法》、董希谦和王松茂合编的《古汉语简明读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陈信春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法》(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张珩与柴春华合编的《学生字典》等,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因而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