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历史文物的发掘和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639页(537字)

建国后,湖南考古事业在过去一片空白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1951年,开始在长沙近郊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956年开始筹划和进行全省范围的考古发掘工作,计已调查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汉唐文化遗址、窑址200余处,清理发掘历代墓葬7000余座,出土文物5000余件。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3000余座。所发现的人物风帛和人物御龙帛画是目前我国最早的两幅帛画,特别是长沙王堆軚侯利苍一家三座汉墓的发掘,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文物,其中12万字的帛书、大部分是早已失传的古籍,出土的2000年前的完整女尸,更是反映了我国古代防腐技术的奇迹。对大量出土文物的研究,使人们得以认识到湖南北部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已大体经历了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到长江中游龙山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并能排列出一个较详细的分期序列。通过对楚文化的研究,确证了楚人入湘时间可以早到西周,否定了“春秋楚地不在湖南”的论点。迄今为止,计出版有关考古方面的书刊有17种,发表的考古报告、论文等达500余篇,其中,引人注意的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报告)、《湖南省博物馆》(大型图录)、《湖南省文物图录》、《马王堆汉墓研究》、《考古学概论》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