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的种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3页(885字)

【释义】:

目前我国普遍开展的预防接种是按卫生部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的,见表1-1。

表1-1 预防接种

除以上的计划免疫疫苗外,我国尚有以下几种疫苗的预防接种。

(1)甲肝减毒活疫苗 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易感者。初免2针,第1针与第2针间隔6~12个月。

(2)狂犬病疫苗 可分为两种: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伤预防。

1)咬伤后(暴露后)预防

a.一般咬伤: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于0(注射当天),7,14,30d各注射疫苗(液体疫苗2ml,冻干疫苗1ml)。儿童用量相同。

b.严重咬伤:(头、面、颈、手指一处或多处咬伤,咬穿皮肤或舔触黏膜者)除应注射疫苗外,应于0,3d注射加倍疫苗。并于0d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40u/kg体重)或抗狂犬免疫球蛋白(20u/kg体重),浸润咬伤局部和肌内注射。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须在疫苗全程注射完毕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15,75d或10,20,90d分别加强注射1针。

凡注射疫苗1d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慢性患者如肝硬化、免疫缺陷症、服免疫抑制药物、老人、严重营养不良和咬伤后48h才开始免疫等上述7种情况,均应于初种加2~3倍疫苗量,分部位注射,才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2)无咬伤(暴露前)预防 在疫区有咬伤的高度危险的人或去疫区的旅游者,可按0,7,28d注射3d,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1~3年加强1针。

分享到: